68
 
本期主題──感恩










覺大和尚開示知恩感恩報恩的人生觀




用心思惟──知恩感恩

  佛法言:「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塗苦。」就是要我們「知恩」、「感恩」、「報恩」。知什麼恩?知父母、師長、社會、國家及三寶的恩德,並且進一步感恩、報恩。先想一想那些人對我們有恩?想即是思,依著佛法思惟,把事情想通了,就能心開意解,心中感到清淨、寧靜;如果道理想不通,生活便容易落入煩惱當中。

  知恩,「上報四重恩」,思惟感受所有人對自己都有恩德,就是大慈悲心的表現;不論親疏、上下、同事、同學、師長、父母乃至於世間上所有的人,都在幫助自己,都在為自己服務,事實的確如此。一個人從出生到學業成就的階段,都是仰賴父母生育、養育與照顧;求學階段,師長給予我們指導與教誨,使我們學得謀生的技能與知識;創業階段,社會與國家,給了我們安定的生活和工作機會,如果沒有這些,我們的生活就會產生困難,事業也不能成就;在人生的歷程,三寶能指引我們使人生邁向光明,開啟我們的智慧,轉化一切煩惱業障,讓我們能超越生死大海,出離輪迴之苦,到達極樂的彼岸。這些人、事、物對我們都有直接與間接的幫助,如是思惟我們確實應該感恩、報恩!

  知道自己與父母、師長、國家、眾生是一體的、是共同依存的,這個就叫做「知」,知了以後,便能心存感謝、心存感恩,更進一步還要積極地採取實際的行動──報恩,如何報恩?成就自己的學業、事業;成就自己的福報、功德、願行及定力;有了這種報恩的心,在生活中落實、努力,每個人的學業、事業及道業,就能增進,永不退轉。

知足是積極快樂的泉源

  能知恩、感恩、報恩,人生就能知足常樂。功利社會講求的是效率與競爭,「知足常樂」聽起來似乎有點消極,其實不然,「知足常樂」非但不消極,反而是活潑、積極的,用現代的形容詞即為「敬業樂群」,人之所以有煩惱,原因就在「不知足」。例如當找到了一份工作以後,心裡所想的是這份工作種種的缺點,計較工作時間太長、老闆不知體恤、抱怨同事不和、厭煩工作性質,覺得自己不應被埋沒……,所謂「這山望過那一山高」,當心裡都是這些負面的想法時,煩惱就產生了;反之,若能用知恩、感恩、報恩的心來思惟:「這份工作確實是得來不易,它是社會上種種的因緣與助力,才讓自己得到這個工作機會。」自然就會珍惜、尊重這份工作,而且對社會與人群會存著一種「感恩的心」,用這種心態對待工作與工作夥伴,隨時都會感到愉快與滿足。

好事給他人,壞事自己承擔

  常存知恩、感恩的心,就能時時做到「好事給他人,壞事自己承擔」。「好事給他人」,例如一家公司如果沒有員工及消費者,就不能成就「董事長」這個職務;一個國家若沒有人民及文武百官,就不能成就「總統」這個職務;個人的成就,其實是大眾所成就的,所以成就的果實應該歸功於大眾,與大眾共同分享。「壞事給自己」,當碰到挫折或失敗時,應該仔細的自我檢討,找出失敗的原因並加以改進,而不是責怪或歸過予大眾。明白這些道理,心就會安定下來,對社會與人生的看法,就能積極而光明。

用感恩開創光明人生

  在這個充滿物慾的社會裡,人們的煩惱與苦悶在加深,倫理與道德也開始在淪喪,社會的亂象層出不窮,人們已經不知道要將心安住在那裡?如果我們懂得知恩、感恩、報恩的道理,而且能把它運用到日常生活裡,不但可以減少很多煩惱,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更和諧,社會也會更祥和、更有希望。








用感恩讓你我的心更靠近



                 文/普真精舍禪修班學員、社工員 趙元莉(傳經)


咫尺天涯

  筆者所從事的工作是為一群違法的少女及其家庭提供服務,三年來接觸近三百名的少女,每個人有獨特的一面,亦有相似的特質。歸納來看,負面有的問題不外:脾氣暴躁、缺乏耐心、好高騖遠、自我中心、不計一切尋找親密感、注重金錢與眼前享樂、極度缺乏自信,在人際上常經歷受利用與背叛的感受。雖然案主與一般人一樣都渴望和諧與友愛,但又彼此害怕與不信任;親情彷若咫尺天涯,日積月累的劍拔弩弓,使親子雙方都感到無力與無奈,人際與家庭的挫折,更致使外在行為浮躁、內在心理自卑、自我否定……,惡性循環地處在痛苦中。透過個案所呈現的家庭問題,我們不禁要深思,人們究竟缺少了什麼?

  出生在台灣步入工業化、都市化,經濟起飛,享有良好物質生活的那一代,目前已是青壯年人,為人父母了;早先農業社會「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,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」的景象與體會,都是伴隨家長的工作、生活經驗,傳承給下一代。但是,進入工業社會,所有的物資都是金錢換來的,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交易,對於「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恆念物力維艱」這樣的畫面,是很難令新的世代有親身體會的經驗;既無法在日常中體會物資的得來不易,也就沒有能力教導孩子心懷感恩;而忘卻感恩的心,正是人際關係受苦的隱憂。缺乏感恩的心,內心像是一個無底洞,永遠填不滿,永遠覺得不滿足,總是向外索取,而無法付出;得不到就心生埋怨,有種種批評及指責,像是張牙舞爪的刺蝟,總是在戰鬥,緊繃的防衛,使得自己很辛苦,別人也不敢靠近。

銷融心頭的霜雪

  「感恩的心」是圓融人事的妙方!感恩可以說是一種帶有覺察力、細心及愛心的表現,是一種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。當在表達感恩的時候,自然開闊了自己的心量,跳脫自己的框架、自我中心,有更寬廣的包容心;感恩,甚至可以是一種情感的昇華。曾經聽過一個個案──他的母親從他年幼時就是精神分裂患者,他雖已而立之年,但受困在心牢中無法獨立。從小背負別人無知的嘲笑「瘋子、肖查某……」,家庭功能不健全,使他無法得到許多適切的照顧,傷害、羞恥與憤怒,刻鏤在心中,他怨恨母親及所有的人,覺得太不公平了。巨大的痛苦籠罩,強烈執著的信念,使他的性格扭曲。直到他憶起「母親知道他喜愛吃紅豆湯,總是為他在放學前煮好,等他回來。」他慚愧自己的怨恨,感恩涕淚,不只原諒,更憑著信心、感恩的心,超越對生命窄淺的態度,促使他生命品質有了全然的改變。

  這段歷程並不容易,但是很值得。我們憑藉信心來感恩,不僅因為我們的需求、欲求被滿足,更包含我們所經歷的一切,儘管逆境、困境會來臨,但它不會因自怨自艾而成絕境,柳暗花明又一村,一切總是會成為過去。而這磨鍊、試驗,正可用來砥礪、幫助心性成長,感恩使得生命中的挑戰都具有正面意義,促進積極、樂觀的人生觀。

常懷感恩心,人生更美好

  感恩,從一句「謝謝」開始,而家庭是最小的人際單位,也是最早建立關係、影響最深之處所,許多思想及行為模式,都是由家庭互動關係中塑成。如果在家庭中,隨時彼此互道一句謝謝,提起自己對對方的感謝,傳達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敬愛,對方也會感受到被了解與肯定,彼此之間的關係,在親密中又保有適當距離,這可養成健康的人際關係;相對於許多自恃不拘小節的人,沒有說謝謝的習慣,久而久之,不自覺中便將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,或者因缺乏溝通,彼此之間距離分化不清楚,缺乏理性界線,這些都可因一個生活事件,引爆衝突。

  除了思想、認知層面的學習感恩,另一個行為情感的體驗,可來自於情境,感恩存在於施與受之間。筆者任職社會福利機構,當中施與受的角色常相互轉換,在機構中接觸到許多人愛心捐款、米糧、各項物資,或非物質的提供——課輔、教育、活動招待等,機構代表弱勢團體成為受助單位,再將資源妥善分配給所需者。面對一群弱勢的人,他們是受者;對我們這群工作人員及義工而言,說是施者毋寧說是受者,因為他們的苦,教育著我們要感恩與知足,警惕我們問題在那裡,這樣的情境,鮮明勝過言語。所以鼓勵人人在生活中做義工,在給予中學會感恩。

  感恩是一種正向、愉悅的心情,能持續地處在這樣的心境中,粗暴可轉成祥和、耐心可取代躁動、驕傲可化成謙虛,人際間是互信而不是猜疑;當感恩的心發展到某一程度,從一種表面感覺進入內心的感受,就會生出回饋、報恩的心,這是理性的愛,可以說有意識的從清楚的人我界線中模糊了自我界線,願意奉獻的心。

  學習感恩,表達感恩、深思感恩,在日常生活中來落實,就能擁有信任開放的人際觀。





知恩感恩路更長



                文/普民精舍禪修班學員 張妙華(傳華)


萬古一瞬 難遭難遇

  地球上居住了六十億的人口,在特定的空間與時間條件之下,身為其中一份子,人與人的緣份僅有六十億分之一,在一生中彼此能見上一面著實相當困難,更何況能在百轉千迴的因果法則中邂逅,互為父母、師長、兄弟、夫妻、子女、朋友、知己乃至同參道友……,不惟是難思難議,更是難遭難遇,也因為如此的一份心情轉折,自己把共業因緣當成是一種萬緣具足的感恩與敬重。

外護善知識

  投生於一個平凡的家庭中成長,自幼備受父母、兄姊疼愛,於生養、於教養、於精神、於物質所需亦未曾匱缺,縱年屆半百,始終仍是家人心目中的么妹,一路呵護未曾稍懈,遠嫁台中,幸仍得遇好姻好緣,公婆、同修、乃甚子女百般包容、尊重對待,賦予自己絕對的信任、自由、空間和時間。家人,此生永遠的守護神;家人,此生因緣最具成熟的外護善知識。

同行善知識

  今生點滴,累劫勤措,福報具足,皈依三寶、親近精舍,感恩功德主呂崇民、呂馬永真伉儷能行能捨,無畏捐輸清淨道場,得利益普羅大眾修行學佛,實是功高德勝;所有的同參道友、發心菩薩於教理、福德、禪定,精進勇猛,勤修不退,護法護教,發心無畏,皆是自己見賢思齊,增上善緣的同行大善知識。

教授善知識

  啟童蒙教六藝,夫子恩重如山高,於世間教育、自幼及長,凡遭遇者,皆是令自己銘感謹記的好老師。於出世間法,更是慶幸自己此生得值遇 覺大和尚,護持中台道場,修行學佛路上,自普真精舍到普民精舍,一路受教於住持法師,聞薰聞修,自理入──知解方便;自行入──作諸佛事,增長法身慧命。
最讓人深深感動與效法的是,住持法師對於三寶,對於大和尚始終如一,發自至誠的感恩、恭敬及信受奉行。法師明珠般智慧光采的綻放,不惟是深仰諸佛菩薩上求下化之本妙覺心的大慈大悲,更是日常行止與修持中體用一如、依教奉行的涓滴累積。積何功德,修何善本,今生獲此殊緣果報,值遇大善知識巍巍如是。
三寶、師長、國家、眾生、昊恩如天,心中翻湧地豈僅是千言和萬語,字裡與行間的流露實非行雲流水,衷心合十,至心祈願生生世世勤修善法,菩提道上精進不退,會遇大善知識,在此生更在盡未來際。

人生處處桃花源

  經常,我們都可能被老天選為試煉的對象或目標,在事業上,自己亦無可倖免地歷經幾番風雨的考驗,當面對真實生命中無可避免的困頓與挫折,有太多的時候深感無助,退縮、逃避,渺小與軟弱,慶幸自己在佛法中尋得智慧與力量,讓疲憊的心靈得能發展出更廣闊的思考可能,進而在憂患與拂逆中鍛弱為強,人生路上繼續前行。

  生命絕非三言兩語,任何一段人生場景,其過程也許驚濤駭浪,也許淡似無味,也因此,生命變得可能複雜也可能簡單,佛法所提供的具體力量,則是直下承擔和勇敢超越,讓生命得以更豐富、深刻與圓融,其珠就玉成的漫長過程中,大善知識的開導與提攜,能滅諸煩惱,除熱得清涼,無異更如沙漠甘泉般的可貴。

開創圓滿的人生

  有則小故事:曾經有位憤世嫉俗,心中無法平靜的人,求見《奇蹟課程》的作者,請問她如何解除令他不愉快的念頭,他得到的回答是:「從今天起,每天寫下一件令你感謝的事。」起初他需要思索許久,才想得出值得感恩的事,但日復一日,他逐漸對於大自然的美好心懷感激,進而發現許多值得致謝的人、事與物。後來,他彷彿打開了心眼,看見了凡地球上的一切皆是老天慈悲恩賜,所見一切皆是光明,於是,他的煩惱也因此消失地無影無蹤。

  每一天都能找到值得感恩的事,心懷感恩,不是為了別人,首先利益的是自己。只要我們懂得感恩,在生命起、承、轉、合的隱約處,必燃起一線光明,激發所有積極的意義。人生一場紅塵掛單,來一遭,未識父母生前面目;走一回,跨出每一堅定的步履,傳承著恭敬、慈悲、和睦、真誠、分享、孝順、知足、感恩、因果、互助、合作、積極、樂觀、勞動……的生活態度,安頓自性本心,實現生命更美好的價值,創造出人生最精彩的一個圓滿。

 




佛法是心的教育
 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文/普得精舍禪修班學員 黃月香(傳香)


與佛歡喜相遇

  猶記那日,在春陽的午后,一如往常,在每週六的下午,帶著傳樂,懷著朝聖的心情,母子倆愉悅的步入普得兒童親子禪修班,這是我倆每週的心靈饗宴時光,是我倆與佛陀相遇的時光,更是傳樂每每期盼與他最喜愛的師父、敬畏的值星官、有愛心、耐心的小老師們,還有一群在「菩提心園」裡共同學習成長的小苗們歡聚的快樂時光。

  在一首「誰不乖」的歌曲律動中,讓所有親子禪修班的苗爸苗媽們,感受了無比的活力。在輕快的樂聲中,這群平日難得上場表演的苗爸苗媽們,帶著羞赧的笑容,踩著生澀的舞步,隨著小老師們的帶動,努力的試圖跟上音樂和節拍,終於音樂停了,心花綻開了,嘴也笑裂了,心中直想「哎呀!自己跳得好糟喲!」,念頭未竟,耳朵響起的竟是師父溫暖的讚歎與小苗們熱烈的掌聲,感覺好溫馨。

最佳進步獎

  「媽媽妳跳的好可愛喔!我要把我的加分卡給媽媽。」傳樂童稚的笑語聲突然冒出,明知自己舞步生澀,卻也感受到傳樂的真誠與歡喜──「因為妳是我媽媽。」 望著他稚嫩的臉龐,心中充滿無限感恩,感恩見括法師的慈悲包容與小老師們的苦心,他進步了許多,縱然任性依舊,卻也讓我處處充滿驚喜與歡樂。

  在結業典禮上,含著欣喜淚光,看著仍帶羞赧的他,歡喜的自見燈法師手中接下「最佳進步獎」,心中漣漪盪漾;回憶起他初進禪堂時的固執與桀驁不馴,每每上課時都是小老師與其他小苗們眼中的小麻煩。然而在見括法師循循善誘與小老師們耐心的指導下,在虔敬的禮佛行儀中,他學會以恭敬心來禮敬三寶;在慈悲週為小動物皈依中,他學會了友愛與慈悲心;在童稚的背經聲中,看著他初初領略了佛陀的廣大智慧;就在這點點滴滴的學習中,我看到了他與其他小苗們的微妙轉變,也感受到這一株株的菩提心苗正在他們心田中茁壯,更深刻的體會到佛法融入生活教育中,不可思、不可議的影響力。

教育史上的新篇頁

  「十年樹木建叢林,百年樹人立法幢。」 教育是百年的大計,良好的教育,塑造出良好的人格特質,在現今教育體制的混亂與社會倫理道德日漸淪喪的當下,佛法教育的健全人格養成與心性教育會是一股教法清流。感恩大和尚的慈悲與睿智,除舉辦「小星辰」活動外,於全省各精舍普設兒童禪修班,讓佛法從小做起,融入日常生活當中,佛法不再艱深難懂,佛法就在行住坐臥、喫餅、喝茶間,佛法就在你我自覺處。

  大和尚為響應政府私人興學與佛法向下扎根,更為發揚佛陀「覺的教育」,希望以佛法慈悲平等的精神,開創良好的教育機會及學習環境,故創辦了普台國民中小學,讓佛法與教育相結合的理念落實,為社會注入一股清流,帶來祥和的氣氛,也為國家社會作育英才、培育未來的主人翁,帶來新的光明與希望。

  普台中小學「中學為體、佛法為根、世學為用」三學一體的辦學理念,以中國固有文化的倫理道德為本體,以佛法的心性教育、覺的教育為根本,再根據中學與佛法為基礎學習世學、運用到日常生活上,而「敬、慈、和、真」的校訓,讓小朋友養成「對上以敬、對下以慈、對人以和、對事以真」的人生態度。讓小朋友養成的正確觀念、與啟發的智慧,去運用所學,不僅嘉惠大眾,也是利益自己。藉由這基礎的學校教育,讓小朋友能從良知良能去生活,去發展各項科學、教育、哲學、政治,以慈悲與智慧來關懷社會,無論對家庭、事業、乃至對整個社會,都會有莫大的貢獻。

感恩與期盼

  佛法是心的教育,在親自參與兒童親子禪修班與看到佛法在傳樂身上所帶來的轉變,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佛法的慈悲與深廣的智慧,也終於體會到大和尚要自小學啟辦教育的苦心,更確信佛法的教育才是我們唯一的方向。

  何其有幸,今生得聞正法;又何其有幸,今生得遇明師,傳香有著滿心的感恩,感恩大和尚的大慈悲與大願力,創造諸多殊勝因緣,讓大眾能廣植福德資糧,亦殷切的期盼著普台中小學建校得以早日圓滿,讓更多的小苗們能領受法益,日後成為社會的中堅、國家的棟樑,未來必能打造一個社會祥和,國泰民安,世界和平的佛法「心」世界。

 

 




菩提道上的善知識
 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文/普民精舍禪修班學員 鍾麗真(傳守)


順逆皆方便

  生命中,有太多「不能自主」的經驗,當初之所以親近佛法,緣起於聽聞普民精舍住持法師的一次開示:「人在那裡,心在那裡,看看自己這念心,是否清楚明白,時時作得了主?」當下這句話切中要害,照破了自己的昏昧與無明,也讓自己開始急切地想一窺,禪宗「明心見性」的法門堂奧。

  年輕時,有父母的羽翼庇護,生命中少有挫折與不順,總把順境視為理所當然,不能自主的經驗,也侷限於芝麻綠豆大般的瑣事。步入中年,逐漸地必需承擔生命中的無常──生離死別的苦痛;六年間,面對父母因癌症先後辭世,及自己經車禍重創後,色身與病痛拔河的考驗。雖然時時提醒自己:「生、老、病、死,是人生無法避免之事」,但面對親人的離去,那種椎心之痛,卻往往無法自己。

  以往,身處順境時,無法領悟修行學佛,是人生最大的福報。直到親臨生命逆境時才發現,讓自己安然渡過生命考驗、低潮的最真實依靠──便是佛法與信仰。大和尚曾開示過一句甘露法語:「順境、逆境都是助緣,皆是方便;順境在成就自己,逆境在磨鍊自己。」有了佛法的指引,走過煎熬的人生功課,這也才真真切切的肯面對自己,有了直下承擔的毅力與勇氣!

感恩善知識

  未學佛前,不了解「善知識」的真正含義,只覺得一路走來,生命中的每一階段,都有貴人、知己相助。親近佛法後,知曉了善知識的真義,才發現,自己真有福報,不管是外護、同行、教授善知識都具足,深知除了幸運外,仍需時時珍惜感恩。

  此生中,最早啟蒙自己的善知識,即是往生的父親。由於是「老年得女」,自小和父親相處的時間最多,也享受到最多愛的教育。由於「自治、自愛、自重」的庭訓極嚴,加上父親凡事說理、充分尊重子女的想法。因此雖極早出外求學,但有父親身教的影響,想叛逆、變壞都很難。日後,聽聞大和尚開示的「中台四箴行」時,特別相應,因為父親的一生,正是身體力行「對上以敬,對下以慈,對人以和,對事以真」的最佳典範。

  接觸佛法,要感謝母親的鼓勵,及見瑄法師的引領,更慶幸可以聆聽大和尚與住持法師的無上大法。每當在道心進進退退間,感恩精舍法師、師兄們的善護念,讓自己逐漸體會到,今生能與佛法相遇,得遇大善知識,是何其有幸!親近道場,起因這念心剛強執著,難調難伏;薰修佛法,源自周邊許多善知識的引領、成就。細數所親近的善知識,每一位都是外護、同行亦或是教授善知識,也因為有他們,才讓自己在學佛這條路上,不致走遠路。

珍惜初發心,持續達堅定

  學佛前,生活一直汲汲營營,在身忙、心盲中度日;學佛後,曾經執著於「靜中養成的清涼」,卻逃避「動中磨鍊的考驗」,直到最近有機會萬緣放下,回中台山護禪三,看到山上的法師及發心菩薩的全力護持,成就大眾道業的認真與用心,才體會到師父曾開示:「先發心,先成就」的道理,想和佛法相應,不斷地發心付出,才是最如實的修行。

  今後,提醒自己,隨時將心歸零,重新再出發;期許自己,時時精進用功,祈願從只懂得自修的自了漢,他日,也能成為利益大眾的善知識。謹以「佛法如大海,信心方能入;珍惜初發心,持續達堅定」來自勉,生生世世護法護教永不退轉。





阿羅漢尊者的啟示



                   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旆法師


  佛陀時代,一千二百五十位的常隨弟子,大都是已證阿羅漢果位的聖者,護持佛法、護持僧團、助佛弘化。且於佛入涅後,更有阿難尊者與五百名羅漢尊者結集經典,留傳後世,使佛法得以延續。每想到此,心中總湧出無比的感恩。常反問自己:「佛陀時代的弟子是如此的上根利器,護法護教;身為末法時代,有幸遇大善知識,跟隨在大和尚座下的我們,要留什麼給後世做標榜?如何才能延續佛法命脈?」

  記得一日在擦拭羅漢尊者時,因一念不恭敬心、輕忽心、加上粗心,直接從羅漢尊者的底座上跳下地面,結果撞到底座邊角,整個身體跌落在地上,數分鐘動彈不得。當時第一念是向羅漢尊者懺悔自己的不恭敬心;第二念想到修福報是在謙恭中才能修得的;第三念告訴自己要馬上站起來,絕不因此而退縮。於是忍著腿痛,再爬上底座繼續擦拭,並深深地向每一位尊者問訊懺悔,以最恭敬心,攝心地完成打掃工作。也許是因為誠心、專注,故忘記了腿痛,且愈擦心愈平靜安詳,法喜充滿,彷彿與尊者的法界相應般的安穩自在。直到下殿走下樓梯時,方知腳踝流血了,筋拉傷了。

  誠摯感恩這一摔,讓自己摔下我慢、不恭敬心。自此以後,皆攝念不敢打妄想,以最恭敬的心擦拭羅漢尊者。

  在眾多尊者中,見尊尊者是讓自己最感恩的。尊者因累劫修行忍辱,所以感得眾生歡喜敬重之德。尊者曾立誓願,願眾生見己形象時,皆能瞋心消除,生恭敬、慈憫心,得清淨自在。每當自己起瞋心,為無明所覆、不能作主時,就向尊者誠心懺悔。觀想尊者遇境行忍辱時,對眾生所生的悲憫心,心中的菩提慈悲種子亦跟著升起,瞋心消除,回歸清淨自性。何其有幸,能見尊者聖容,發願學習尊者常行忍辱,利益眾生。

  期許自己做一個上求下化的菩薩行者,亦學羅漢尊者斷煩惱,精進行道,護法護教,為佛法做見證,並能勇於承擔不圓滿的自己。盡己之力,奉獻生命、宣說佛法於一切苦難的眾生,生生世世行菩薩道,利益眾生,永不退轉。

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