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中台世界博物館木雕分館展務組 林余宣、邱千蕙
今年新春伊始,中台世界博物館木雕分館繼2023至2024年的「住世:修護主題展」之後,全新的特展:「與覺同行──佛教藝術中的神奇寶貝」開跑,策劃過程中,也遇到許多不同以往的經歷。
多元策展課題的呈現
從選件而言,以佛教藝術裡的動物圖像為主題,不同於以往展覽明確的歷史定錨,此次特展在時間與空間的跨度都更加廣泛。其中關注的幾個方向:佛陀累世修行的本生故事、菩薩與羅漢身邊脅侍的隨從,以及在漢傳佛教以外的藏傳或南傳佛教中,動物在其信仰文化中被賦予的尊格。隨著闡述面向的不同,符合這些主題的作品,如何乘載生動有趣的佛典內涵,是策展方呈現的初衷。
文字與圖像:動物身影的含意
![]() |
1.〈十牛圖頌〉揭示了修行心境的不同階段,展件呈現內容為宋代廓庵禪師的版本。 |
一走進展廳內見到的「十牛迷宮」,將禪宗十種不同階段的修行心境〈十牛圖頌〉具象化,以現代書法家王壽蘐的書作陳列其中。展件內容〈十牛圖頌〉為宋代廓庵禪師的版本。關於牧牛的譬喻,宋代亦有情境略為不同的普明禪師版。往前追溯,中唐以降即有牧牛公案,《佛遺教經》所述「譬如牧牛之人,執杖視之」等經文,足見動物譬喻與禪機的結合,以牧牛譬喻牧心,調伏牛隻就像調御心性的道理,歷經千年,延續至今。
經典以外的圖像發展,在展覽中也能循跡可見:如四大菩薩之一的地藏菩薩,他的隨侍動物為何?菩薩身前有一坐地的小獸,頭部似獅、身形似犬,目前最早出現的是五代敦煌絹畫所題款的「南無金毛獅子」;《九華山志》則提及地藏菩薩化身為高僧金喬覺,身邊隨侍大白狗善聽;部分明清以後的民間傳說,地藏菩薩身邊有能夠聽聞眾生苦的獨角獸諦聽。隨時代遞嬗而變化的含意,是欣賞展覽時能夠深入探掘之處。
![]() |
2.地藏菩薩的隨侍動物,有獅子、大白狗善聽、獨角獸諦聽等不同說法。 |
教育推廣:冒險故事展演
規劃教育推廣活動時,策展方也首次嘗試推展新的形式,與有豐富說故事、演故事經驗的萬花筒劇團聯手,創作了《覺中生智──小善的奇幻之旅》。戲名「覺中生智」不僅在名字上與特展「與覺同行」相呼應,也在故事角色中安排許多動物,與主角「小善」一同冒險。
四月十二日兒童劇首演,當日特別邀請埔里鎮吉祥物「噗哩」來到現場,與大小朋友合照、一同欣賞演出。觀賞過程中,觀眾跟著童子軍小善與神祕使者毛毛,進入奇幻世界冒險,幫助動物朋友們解決難題,獲得解決問題的智慧。看完戲劇,還能進入展廳完成解謎學習單、轉扭蛋,帶回智慧小語和精美禮物。
今年七月、八月還有兩場精彩演出,歡迎大家密切留意中台世界博物館索票訊息,在這個夏天,一起經歷「與覺同行、覺中生智」的冒險旅程。
「遊木.逛歷史」教育手作市集,融合佛教藝術、傳統工藝與自然教育,打造一場寓教於樂的知性饗宴。大小朋友穿梭於展廳內外,流連忘返之際,也啟發了心中的寧靜與光明。誠摯歡迎您走訪中台世界博物館,在藝術堂奧中豐富心靈世界,在莊嚴境教中啟發人人本具的清淨心。
![]() |
3.小善與大白狗毛毛一同進入奇幻森林冒險。 4.萬花筒劇團擅長將品格培養帶入故事情節,引發觀眾思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