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──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



(一)

佛言:「爱欲之人,犹如执炬,逆风而行,必有烧手之患。」

  这一章告诉我们必须断除爱欲,要转烦恼成菩提。如果没办法把爱和欲转过来,将来吃亏、遭殃的还是自己。佛陀举了一个例子,就像一个人手里拿了一支火把,逆着风向前行走,风一吹,火势反扑,就会烧到自己的手,甚至于丧失生命。所以,这一章告诉大众,爱欲能够使人毁灭自己。

  俗话说:「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」这念欲爱的心与清净的心,是一个?还是两个?其实只有一个,没有两个。这念贪爱的心没有形相,在没有遇到境界的时候,这念心不容易想入非非,欲火也不容易燃烧起来;但只要境界现前,马上欲火燃烧起来,身体就会发烧、发热,身心都不得自在。如果不知道觉悟,不知道称性返照,念头来了,还继续打妄想:这个女孩年轻貌美,眼睛、鼻子长得不错,身材也很苗条……欲爱的心念使得自己颠倒、迷惑,这就是「逆风」。逆风一来,没有觉察,继续打妄想、起恶念,到最后由心发动口,再发动身,造了恶业,就真正酿成大祸了。

  所以,要称性返照。「称性」就不是逆风,而是顺风,顺着本心本性而起觉照。欲火虽然现前,但马上一觉照,欲火就息灭了,这就是正顺菩提、正顺涅槃、正顺自心,这就是顺风。

  众生就是有爱、有欲。古人说:「食色,性也。」认为人必须要有爱、有欲;好像没有爱、没有欲,人生在世就没有意思。以佛法来看,爱欲就是一潭浑水,就是一支火把。如果不知道觉照,这个火就会烧身。我们现在虽然有爱、有欲,但若能知道觉照,就能转为智慧。

  爱,有男女之爱、父母之情、兄弟之情、儿女之情……这些都是爱着。把这些爱,转变成慈、悲、喜、舍四无量心,就是自我提升,爱就化为清净心。欲,有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等欲,这些都是生死、都是烦恼。相反地,「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;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」,这也是欲;建设道场、弘扬佛法、普度众生……这也是欲,然而这些都是善法欲。要想将染污的欲望,转化为清净的愿行,都要靠觉照,如果没有觉照就是逆风而行,不但有烧手之患,还可能会烧身,失去性命及法身慧命。

  历史上有一些英雄豪杰,往往情关难过,而丧身失命;有些君主也是为了一个「色」字,导致亡国。所以古人有偈云︰「酒色财气四堵墙,当中埋的是英良;若能跳出墙门外,此是长生不老方。」要想长生,就要远离酒、色、财、气这些欲求,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道理。现在社会上的人,天天打针、进补,想要求身体健康、长命百岁,其实并不容易!若能返照自心,减少自己的贪爱、欲望,将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看淡、看破、放下,心清净、心定了,一念不生,这才真正是长生不老。儒家讲修身养性,道家修道也很注重远离男女的欲爱、色爱,佛法更进一步谈明心见性。什么原因呢?欲爱、色爱,就是生死的根本。

  修四禅八定,得到定境,就称为「仙」,一般人认为这属于世间禅、凡夫禅,是凡夫外道所修。其实,四禅八定是根本禅。证到四禅八定,进一步启发智慧,断除贪、瞠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见,烦恼漏尽,就能超凡入圣,就是出世法。所以四禅八定通凡通圣、通内通外,无论是凡夫、圣人,都需要修习,这是禅定的根本。

  所谓「定」,就是心念不动所产生出来的定境。但是,一般人只知道保持不动,不知道这念心还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、处处作主。这念心清楚、明白、作主,就是「慧」,这是最高的菩提智慧。

  所以,要想成就菩提智慧,必须借由种种方便。所谓方便智慧,就是时时刻刻检讨、反省、对治。对治什么呢?自己检讨,如果有欲爱、色爱的烦恼,就专修「不净观」来对治。修成功了,欲爱心、色爱心转化成清净心、慈悲心,就能得到解脱。

  什么叫作「观成」呢?看到了异性,只要心一动,一起观想,眼前的这个人就变成一具骷髅;或是看到这个人全身都是不净、内外都是不净,这就是观行成就了。假使没有这种观行、这种觉照,当下这念心迷失了,就会错把不净当成清净的。

  欲爱、色爱对人的影响很大,假使不知道转化,无论是学业、事业,都会受到影响。修行之人假使不知道返照,就会障碍修行、障碍道业,不但道业不能成就,还会招致堕落的苦果。所以,这念心很重要,要有定、有慧。假使有定而无慧,定散了,就堕入轮回;假使只有慧而没有定,慧观就不容易相应,只是想出很多道理,自己得不到受用。所以,有定又有慧,定慧等持,就能够返照自心、断除烦恼。无论修任何宗派,都必须要返照、息灭欲爱、色爱之心,都要转识成智,才能成就菩提智慧。

 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