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十六年新春團拜導師開示

(一)960513

新年新春萬事新 日新又新在明心
直下承當照古月 朝朝暮暮在逢春


  今天是民國九十六年大年初一新春團拜,新的一年,我們要有一個新的開始、新的希望、新的功德。所謂「新」,不離舊;有舊才有新,有過去才有現在,有現在才有未來。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,離世覓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」佛法不離世間法,逢年過節都是佛法。佛法是以出世間的精神來成就世間上的菩薩萬行,行而無行,最後銷歸自性,就是「朝朝暮暮在逢春」。

  明白了自性,活在自性當中,念念都是春天,時時都是春天。如果沒有認識自己當下這念心,就有春夏秋冬,這念心就成了生滅心;認識這念心,無論春夏秋冬,都是在春天,這念心就不生不滅了。所以我們藉世間法來成就出世間的一切資糧,廣集福慧。

  元旦新春是一個好的開始,有好的因才有好的果;有好的開始,才有好的成就。佛經云:「有此則有彼,無此則無彼,此生則彼生,此滅則彼滅。」一切都不離開因緣果報。慶祝新春,舉行團拜就是一個新的開始,這就是因。「一年之計在於春」,春暖花開,春光明媚,一切都是光明的,一切都是祥和、溫暖的,春天是一個好的開始。好的開始,要有好的規範、好的行為。

  所謂「一日之計在於晨」,我們每天要早起,保持身體健康,心靈平靜。「一生之計在於勤」,這一生要精進用功。儒家講「勤能補拙」,佛法六波羅蜜也有「精進度」,無論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如果只是等待、因循、苟且,終究不會有成就。所以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」,無論是道業、福報、禪定、智慧,都要靠現在薰修、磨鍊才能成就。一切都離不開因果,種如是因,得如是果。不了解這個道理,終日無所事事,渾沌度過一生;明白了,人生就很有意義、很有價值,知道生命非常寶貴。

  古人說:「一寸光陰一寸金,寸金難買寸光陰。」光陰就是時間,修行要把握時間,時間過去了,就成為過去的痕跡,沒辦法追回。所以要念念分明,處處作主,人命在呼吸間,沒有福德、智慧、禪定,隨無常流轉,一剎那生命就過去了,最後歸於塵土。既知人的生命脆弱,就要把握時間用功修行,廣集福慧資糧,如儒家所說「立德、立言、立功」三不朽。佛法講福慧雙修,福慧圓滿,「修一切善,無善不修;斷一切惡,無惡不斷;度一切眾生,無一眾生不度」,這就是修福報。在精舍、道場當中,修任何善法都是福報。人若沒有福德,做任何事情都無法順利成就;有了福德,再加上努力,無論事業、學業、道業都容易成就,左右逢源,水到渠成。



(二)960520

  為了要增長福報,努力自我提升,所以新春開始就要除舊佈新。除夕的意義是除舊,如清理垃圾一樣,掃除我們心中的塵垢,把過去不好的行為、習氣、思想,乃至一切過失,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邪見、人我是非……全部除得乾乾淨淨。大年初一是佈新,要有新的希望,六根清淨就是新,清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就是佈新。

  從新春元旦開始,要立志除去惡習,對得起自己,對得起常住,對得起三寶,對得起護法,如此過新春,就很有意義。中台禪寺從籌建到落成,至今已過了十四個年頭,這是由於大眾的發心、努力,從過去到現在一步一腳印,除舊佈新而成就,並非偶然。大眾共同建設的道場,不僅僅是成就宗教的功德,更是整個世界人類的精神資源。

  一個人在世間除了物質生活,還有精神生活。古今中外,世間人所追求的物質生活不外乎富貴、功名、財色、利祿。有了物質生活,如果沒有倫理、道德,沒有人格,就與畜生無異。孟子言:「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。」我們的這一念心有智慧、慈悲、倫理、道德,這是人與畜生最大的不同。所謂倫理,有家庭倫理、社會倫理、學校倫理、政治倫理、宗教倫理……這是第二階段。第三階段,人除了物質文明以外,還要有精神文明。從古到今,世人在物質的享用與生產上不斷地進步,現在雖然是最文明的時代,但是如果心中充滿煩惱,再好的物質也如同垃圾一般無用;不但無用,還可能衍生煩惱,甚至引發犯罪。現代人的精神生活不外乎唱歌、跳舞、飲酒作樂、遊山玩水……這些都屬於世間上的娛樂活動。如果只知追求物質,拚命享受,忽略了倫理的重要,就無法提升精神生活。進一步,還要增益功德法財,如儒家所說的立德、立功、立言;如佛法所說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成就菩薩的廣大願行,修福修慧。而最高的層次,是心靈世界,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。心靈是什麼?就是道。覺悟了這念心就是道,沒有覺悟這念心,始終是離道十萬八千里。

  從佛法的角度而言,最重要的、最高的層次是心靈世界,心靈的淨化、提升,了悟覺性、菩提心。佛經云:「修行不發菩提心,猶如耕田不下種。」菩提心在哪裡?就是諸位聽法的這念心,要念念分明,處處作主,修一切善法,不執著一切善法,最後將所有善法銷歸自性,開顯本具的智慧。

  人人都有佛性,「菩提覺法樂,涅槃寂靜樂」,修行要耐得住寂寞,心要靜下來、定下來,要知道檢討反省,有了過失要知道慚愧、懺悔、改過。改過,就是要保持我們靈明不昧的這念覺性。覺性就是佛,覺性就是道,覺性就是出世、就是解脫。所以《六祖壇經》講:「正見名出世,邪見名世間。」什麼是出世間?不需另外去找,只要看看自己有沒有正見,有沒有堅住正念、隨順覺性。什麼是淨土?心淨就是淨土,心若不淨,就算十方諸佛用神通送我們到淨土,也承受不了這份福報。心清淨了,所作的夢都是好夢,夢境都是光明的;心不清淨,心有煩惱,夢中就會充滿恐怖的境界。所以,一切諸法不離自性,「淨土就在淨心中,不得向外別尋覓。」



(三)960527

  佛法的道理很多,佛陀對於弟子是應機施教,視對方的根機,以適當的方法來對治其心中的煩惱和無明。佛經就如同各級學校的教科書,為不同程度的學生而設有幼稚園、小學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學,乃至研究所、博士班等內容。舉「天」和「地」的解釋為例,對小學生解釋天和地,不能講得太深,只要簡單地告訴他,「天」就是天空的天,「地」就是土地,可以耕田、種菜,他就明白了。如果是對中學生講,就可以再引申解釋,除了講天空,說明天文的道理,讓他們知道太陽系、銀河系、無量無邊的星球,還可以說明什麼是先天、後天,這又更上一層樓了。「地」也有更深一層的道理,地有出生義、含藏義、負載義、不動義。地含藏許多寶藏,金礦、銀礦、石油、鑽石都含藏其中;地上負載著城市、樓宇、橋樑、車馬,而且不動不搖。我們讚歎地,地不會高興,我們罵穢語、吐口水,它也不煩惱,就算是菩薩來了、佛來了,大地它也不迎接,小偷來了,它也不排斥。

  對根機更好的人,除了「事」上的解說,還要講「理」。事和理不能偏廢,要事理不二、事理圓融。對修行人而言,不能只講天空、天文這些道理,如果他對於生天有興趣,就告訴他什麼是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講解修四禪八定的方法;如果想了解最究竟的大道,再進一步解釋性天、理天、第一義天的含義,使其明白本心本性。

  一般人常講「天地良心」,儒家也講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」,佛法所說的「性天」是人人本具的自性。每個人都有覺性、本性,每個人的心就是一個「天」,「率性」就是返照自心。《大學》裡講: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」明明德,是指明白自心當中的性天。佛法裡說:「千江有水千江月,萬里無雲萬里天。」就是指我們的這一念心,所以「天」就是第一義天,是我們本具的覺性,這一層天也是淨土。怎麼到這層天呢?要修一切善法,檢討反省,轉化自己,以禪定來沉澱自己、淨化自己,把心中的煩惱化掉,心淨佛土淨,就是這麼簡單。

  什麼是「地」?我們的心地有八識種子,過去所有一切善善惡惡都在八識田中,而且含藏無量的智慧、功德。心生萬法,十法界不離開這念心,天堂、地獄、人間、淨土都在我們這一念心當中。十法界圖當中就是一個「心」字。以受持五戒來講,五戒是以人為根本,受五戒是由我們的這念心來成就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把五戒做到了自然有無量的福報。這當中依個人持守的程度,分為上品、中品、下品,上品當中又分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,如果將五戒守好,人格完整,就會感得生而為人的果報,達到了上上品,就是生天的果報。人道當中苦樂參半,人生有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愛別離苦……八苦交煎;如果想生到欲界天享樂,必須修十善;想生到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要修四禪八定。但是生到了天上,天福享盡又會墮落下來,因此,還要更進一步修四諦,成就聲聞果位;修十二因緣,成就緣覺果位;修六波羅蜜,修菩薩行,發願成就佛果。

  修六波羅蜜仍不離開這念心,是自己成就自己!修六波羅蜜成就佛道,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,看似太困難、太長遠了;若要迅速成就,就看自己能不能直下承當──「頓悟自心,直了成佛」。一切都在我們這念心,離開這念心,修道不能成就,做任何事情也不能成功。明白心性的道理,就知道人生的可貴,知道生命的價值是無窮盡的。既然了解自心當中含藏這些功德、智慧,就要開採這座寶山,否則也得不到真實的受用。



(四)960603

  「佛在靈山莫遠求,靈山只在汝心頭,人人有個靈山塔,好在靈山塔下修。」每個人心當中都有一座寶山,無論是禪、淨、密、律,一切法門都要銷歸自性。佛經裡有個公案,琉璃王滅釋迦族時,神通廣大的目連尊者為了救釋迦族人,把五百童男、童女裝在缽中,送到天上避難。等到戰爭過後,目連尊者到天上一看,缽裡的童男童女通通化成了血水,因為他們沒有生天的福報。很多人想求生淨土,如果把這個道理明白了,就知道真正的淨土在我們心當中。心清淨才有淨土;心不清淨,即使到天上、到淨土,也得不到好處。明白這個道理,修行都來不及了,哪裡還會懈怠?

  因此,時時刻刻都要檢討反省,心當中不能有過失,有了過失要自己懺悔,犯了過錯並不是對不起師父,更重要的是對不起自己。為什麼對不起自己?修行本來是要求解脫,結果犯了過失、造了惡業,墮入地獄、畜生、餓鬼,淨土就變成了穢土。外在的世界是隨著自己的善業和惡業轉變,心清淨,佛土才會清淨。佛法是人生最高的智慧,不必到外面去求,要在我們的心當中去求。求什麼呢?自己不要打妄想,不要起煩惱,不要起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邪見,有了煩惱,立刻檢討、反省、慚愧、懺悔,把它化掉,就是這麼簡單。佛法中的三十七助道品可以化除心當中的煩惱,大眾要把三十七助道品背下來,把《四十二章經》背下來,如果不知道這些法門,如何去化呢?一般人眼睛都往外看,不知道要看自己、檢討自己,所以並不清楚自心當中有什麼煩惱。懂得反省、改過,新春開始就能找到一條菩提道,找到一條生淨土的真實道路──心淨佛土淨。

  佛法是人生的真理,做一分得一分,做十分得十分。如果一分都做不到,迷迷糊糊地空過一生,那就是對不起自己。新春開始要除舊佈新,何謂「佈新」?除了環境要清潔,我們的心更要清淨,心清淨才是真實的修行。朝這個方向努力,必能找到一條新春的大道,找到一條菩提大道,這是無量的功德。

  「新年新春萬事新,日新又新在明心,直下承當照古月」,我們心當中有一個古佛、古月,若不直下承當,六根向外攀緣,這個古月就成了「今月」,這樣的「月」就有生滅,白天看不見,晚上才看得見,而且晚上有了雲也看不見。把「古月」找到了,自然而然不受影響,不論颳風、下雨、白天、晚上,時時刻刻都會放大光明。「古月」是每一位的覺性,能時時「照古月」,則「朝朝暮暮在逢春」!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,春去秋來,春天只有三個月就過去了,這是生滅。一旦明心見性,直下承當,朝朝暮暮都是在春天,如坐春風當中。

  希望每一位除了慶祝新春,更要回光返照,有一個新的開始。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」,念念分明,處處作主,修一切善法,不執著一切善法。從過去到現在,大眾都很發心,建設道場、建設普台國民中小學,今年籌建普台高中,是新的開始,大家要繼續培養福德、智慧、慈悲,廣集福慧資糧。福德、智慧、慈悲要不斷地薰修、培養,就像我們每天要穿衣、吃飯一樣。

  《金剛經》云:「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,如來說名真是菩薩。」以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修行要成就佛的智慧、佛的功德,佛的功德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就是菩提和涅槃。有了這個願景和目標,就不會走遠路,更不會走錯路,否則,就容易退失菩提心。



(五)960610

  我們每一位都應該立志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這才是最徹底的解脫。這一生做不到,來世還是得繼續努力,而來世也要靠現在廣集福慧資糧,如果現在的路走不正,來世和今世差不多,又是苦苦惱惱度過一生。所以從現在起,修福修慧,修一切善不執著一切善,始終不離正念,始終不離當念,始終不離開覺性。

  覺性就是佛,覺性就是解脫,覺性就是淨土,覺性始終清淨。每一個人都有覺性,為什麼卻不能成道、生淨土?因為這個覺性不清淨,昏昏沉沉、迷迷糊糊。古人說:「明明白白一條路,千千萬萬不肯修。」諸位聽法的這念心就是覺性,就是一條大路,要想成佛,就不能離開這念心。這念心是一座寶山,一切具足,要在這念心來返照自己,這不是「明明白白一條路」嗎?為什麼「千千萬萬不肯修」?有些人因為信心不足,有的人對佛法則是半信半疑,有些人知道修行很好,可是還有很多放不下的事:「兒子要討媳婦、要買房地產、等到事業成就了再說……」諸位要知道,「莫待老來方學道,孤墳多是少年人」,無常殺鬼是不等人的。

  每個人都有成菩薩、成佛的資源,可是擁有這些資源卻不知道運用,甚至於糟蹋了。知道修善法,這念心就愈來愈慈悲,愈來愈有智慧,愈來愈有福報,愈走愈光明。如果不修善法,貪求名利、財色,徒增煩惱、無明,將來墮入了三塗惡道,就是自己跟自己作對,對不起自己。既然明白了,要振作起來,「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,從今種種譬如今日生」,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現在開始還來得及,知過、改過,有罪皆懺悔,懺悔即清淨。

  每一個人都有佛性,都可以發願成佛,慈悲、智慧、禪定圓滿了就是佛,心中的煩惱漏盡就是佛。成佛不是求來的,而是由自己掌控,明白了這個道理,這一生就很有福氣。古德說:「取法乎上,僅得其中;取法乎中,僅得其下。」成佛,是最高、最上的期望,「取法乎上,僅得其中」,雖然成不了佛,也可以成菩薩。「取法乎中,僅得其下」,如果認為佛的果位太高,成佛的路途太遙遠,認為自己是個薄地凡夫,不可能成佛,只要修善法就好,就離道愈來愈遠。《六祖壇經》講:「離道別覓道,終身不見道,波波度一生,到頭還自懊。」佛是什麼?智慧佛、如如佛,如如不動的這念心就是佛,平常心就是佛,平常心就是道。做什麼事都要有智慧,要如如不動,就是這麼平常、這麼簡單,翻過來是手掌、翻過去是手背,同樣都是自己的手。說薄地凡夫不能成佛,這是錯誤的觀念,大家要了解,薄地凡夫才能成佛,每一尊佛都是轉化凡夫心而成佛的。所以佛經云:「不起凡夫染污心,即是無上菩提道。」凡夫心是很寶貴的,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。雖然凡夫心過去做了很多錯誤的事,只要從現在起不做就好了,過去妄想紛飛,現在不想就好了。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這句話一點都不假。

  現在雖然沒有發願成就佛果,只想當菩薩,這也不錯,菩薩的心不離菩提心,只是未能如佛一樣圓滿。菩薩好比初一的月亮,成佛是十五的月亮,月亮是一個,只是二者的光明不同。所以「取法乎中,僅得其下」,很多人不了解此理,認為:「我們這一生沒辦法成佛,老老實實做人就好了!」老老實實做人,就必須要受持五戒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如果連五戒都沒有做到,怎麼算是老老實實做人呢?

  修學佛法就如同到學校求學,受五戒是在人道的學校,修十善是在天道的學校。守五戒、修十善就像是修學分一樣。修四諦是在聲聞的學校,修十二因緣是在緣覺的學校,修六波羅蜜是在菩薩的學校。此外,還有成正覺的學校,修的是「頓悟自心,直了成佛」的法門。佛所說的教理,一切眾生都適用,佛法當中什麼都有,想要吃鹹的,佛菩薩就準備鹹的菜給你;喜歡吃辣的,就準備辣的菜給你;喜歡廣東味的,就為你準備廣東菜,喜歡吃臭豆腐,就為你準備臭豆腐。佛法裡面各種酸甜苦辣的菜都有,端看自己要不要吃,吃了就能治病、飽肚皮,不吃,就不能治病,就不能飽肚皮。今天新春,把佛法所有的菜通通送給大家,希望你們照單全收,通通帶回去!慢慢吃、慢慢享用,吃不完、受不盡,還能傳給子子孫孫,同享無量的福報,無量的功德。

  最後祝福大眾:新春快樂,吉祥平安,道業增進,發菩提心永不退轉!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