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关”的意义(一)

修行就是澄清当前这一念心,
这念心澄清之后,具足无量的智慧神通妙用,
即能大机大用,
不仅自受无穷的利益,更能利益一切众生。

 

  “三关”是禅宗的专有名词,也是修行证悟的一种过程。禅修的目的就是要开悟。悟什么呢?就是悟心,心即是道,契悟这一念心,就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。

  开悟有深浅之别,依破执着、转烦恼的层次,可以分为三种次第:“初关”、“重关”、“生死牢关”。“初关”就是破本参,例如用参话头的方法,参念佛是谁,时时刻刻提念、照念、参,最后将第七识参破或疑团打破,就开悟了。契证自己的本心本性,即名为开悟。打破疑团有几种方式:一种是参话头参破,靠自己来参破;一种是靠善知识的启迪。

  古德言:“菩萨清凉月,常游毕竟空,众生心水净,菩提影现中。”修行就是澄清当前这一念心,这念心澄清之后,具足无量的智慧神通妙用,即能大机大用,不仅自受无穷的利益,更能利益一切众生。






“三关”的意义(二)

每个人都有欲爱、色爱,此是烦恼、生死的根本。
若能将此小情小爱,提升为对众生的大慈悲心,
就能出离此烦恼苦海。

 

  “禅宗三关”为初关、重关、生死牢关。参破第七识,称之为“破初关”。再者是“破重关”,开悟之后,还要继续精进修行,悟后起修是真修,再用参话头的方法破除法执,将八识田中的种子破除,此时就入登圣位,就能了生死,所谓“烦恼分分破,真如分分现。”这一念心即呈现空明的境界,甚至有诸多感应、神通,此则是破了重关。之后再继续用功,破“生死牢关”,就是破除无始无明,无始无明破除了,才算究竟契入清净法身,所谓“毗卢遮那顶上行”。此是禅宗三关之大意。

  除了近代禅宗祖师所说的初关、重关、生死牢关之外,公案中也有其他三关之说法,如“戏论三关”、“楞严三关”及“黄龙三关”。

  “戏论三关”为当面关、山海关、雁门关。“当面关”,即是人家赞叹你,你也不起心动念;甚至吐你一把口水,你也如如不动,当面能照得住这一念心,不随境转,称之为“当面关”。

  “山海关”,爱是海,瞋是山。每个人都有欲爱、色爱,此是烦恼、生死的根本。例如有很多人为了情爱的纠葛,产生种种烦恼而垂头丧气,生活暗淡无光,就如苦海无边;若能将此小情小爱,提升为对众生的大慈悲心,就能出离此烦恼苦海。再者,瞋心是山;每个人都有瞋心,一点不如意就发脾气,面红脖子粗,就像是一座火山,不但别人不敢亲近,自己也会受到伤害。所以,若能除去瞋心、贪爱,就能通过山海关。






“三关”的意义(三)

“雁门关”即是指我们在做人处事当中,要提得起、放得下;
做了善法功德,要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
不执着自己所做的功德,
这念心就如雁鸟从空中飞过,不留痕迹;
亦如明镜,相来即现,相去不留痕。

 

  戏论三关的第三关是“雁门关”。即是指我们在做人处事当中,要提得起、放得下;做了善法功德,要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不执着自己所做的功德,这念心就如雁鸟从空中飞过,不留痕迹;亦如明镜,相来即现,相去不留痕。“雁门关”还有另一层含义,即指在参究的工夫上,要绵绵密密,不夹杂、不间断;如雁群排队飞行一般,不杂不乱。

  “戏论三关”、“楞严三关”和“黄龙三关”,都是禅宗史上的公案。其实,不论是何种三关,其目的都在勘验学人是否心眼已明,及其所明之深浅程度。由于末世邪众邪法甚多,未证言证,未悟言悟,因此,禅宗祖师慈悲,立关破邪,即为三关之所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