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5
 
本期主題:用心,讓人生更美好







經云:「若菩薩欲得淨土,當淨其心。」
美好的人生源自於用心灌溉,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。
淨化自己的心念,以正向思惟解讀人生的境界,
順逆都是讓生命成長的養分,邁向光明的契機。

自淨其意--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  修行,就是淨化自己的心。念佛、誦經、持咒、打坐……都是淨心的方法。念佛、持咒,是以毒攻毒,先以善念取代惡念,最後從有念到無念,就是萬法歸一。不起貪心、不起瞋心、不起癡心,達到完全不貪、不瞋、不癡,把染污的心化掉,清淨心就現前了。用這種方法,經常反省、檢討、改正,三十七助道品當中的「四正勤──已生善念令增長,未生善念令速生;已生惡念令滅除,未生惡念令不生」,就是淨心的前方便。

勤策三業 助菩提法

  經云:「有此則有彼,無此則無彼;此生則彼生,此滅則彼滅。」就是說人起了一個念頭,將來就要落一重果報。所以,要想了生死,就要時時回光返照,只起善念、不起惡念,以四正勤作為努力的方向,修行就能夠有所成就。

  禪宗祖師說,修行一個是動、一個是靜。動的時候,不只是身體在動,我們的心也在動,所以要時時刻刻起善念,也就是「心無善念不起」。我們的嘴巴容易犯過失,所以要「口無善言不說」。不利眾生的事情、使人增長煩惱的事情,絕對不說。經云:「守口攝意身莫犯,莫惱一切諸有情,無益之苦當遠離,如是行者能度世。」我們的起心動念、所作所為,不使他人起煩惱,這就是修行,就是利益眾生。

  「身無善事不做」,出家眾做什麼善事?動的時候,都是做善事。無論禮佛、誦經、打坐、持咒、打掃……護持常住,乃至辦道場,這些都是善事,都能增長福德。不動的時候,我們的心就要一念不生,入到甚深禪定。這樣來修行,落實佛法,這一生就會有所成就。

  「四正勤,謂正心勤力,斷惡修善。又稱四正勝,於正策勵身語意中,此為最勝。即一、已生的惡心惡行,急令斷除。二、未生的惡心惡行,勿令生起。三、已生的善心善行,速令增長。四、未生的善心善行,速令生起。」「四正勤」又稱「四意斷」,就是指這四種方法是由我們的意識來決定、來斷惡修善。念念都用這四種方法,就能斷除我們懈怠的心;用這四種方法來精進、努力,勤策我們的身口意三業,就能夠超越凡夫的境界,到達聖位。

正行方便 至究竟地

  修行不但要「勤」、要精進,而且要「正」;假使只知道「勤」,而不知道「正」,在邪精進上努力,那就糊塗了。例如有些宗教雖然很精進,但因為不知道有菩提、涅槃,邪而不正,雖然很精進,卻不是正精進,始終沒有辦法成就正道。

  佛法告訴我們,要明白三世因果,世間上一般人也很精進,每天忙忙碌碌地發展自己的事業,可是如果不正,為了賺錢不擇手段,雖然賺到很多錢,但是最後一身都是業障。沒有福德,賺來的錢,得不到受用,仍會得而復失。例如,小偷白天專門去觀察路線,打聽哪一家有錢,晚上就去工作,也很努力,但這是造業,不是正精進,愈努力反而愈墮落。

  「四正勤」怎麼修?每天都用這四種方法來省察自己:一、已生善念令增長:時時要增長我們的善念、善行;二、未生善念令速生:時時刻刻起善念,起了善念後,要起善行,有了善念,自然就不會增長惡念;三、已生惡念令滅除:接著要觀察自己有沒有惡念,有了惡念,馬上把它轉過來;四、未生惡念令不生:未生的惡念,時時刻刻都不要使它現前。從這四個方面下手,心念就會清淨。

  修行一個是漸修,一個是頓悟。漸修,就是以善念取代惡念,等到心中完全是善念、沒有一點惡念了,到最後,善念也不執著。不執著,就是不住在上面,當下把它空掉,就達到無念的境界,這就是菩提涅槃。我們的心念,不外乎善念與惡念。善念起,惡念就下沉;惡念起,善念就下沉。頓悟法門,則是直接超越善、惡兩邊,如《六祖壇經》所云:「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,哪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?」「本來面目」,就是菩提、涅槃。先悟到這個道理以後再修,就是隨緣修行。這念心不攀緣、不顛倒,不緣善、不緣惡,不作聖想、也不作凡想,了了分明、如如不動、清清楚楚,這就是一真法界。悟了以後,要經常保任,一分鐘、二分鐘……乃至於一天、一月、一年……保養成功了,就是真佛住世。

  假使做不到,就要修「四正勤」,用漸修的方法,慢慢把心念調熟。念頭跑掉了就調整,調了以後,又保持無住、無為、無念。有念是方便,但沒有方便,也沒有辦法到達究竟。有念就是起善方便,念佛、念法、誦經、靜坐……起了以後,又歸於無念,這念心就是有體、有用。不執著有念、不執著無念,因為有念或無念,都是自心的運用。無念是體、有念是用,用不離體、體不礙用,體用本來是一如的,這就是最真實的悟了。這樣持續用功,就能到達最高的寶所,這就是真正的淨土。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