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
 
本期主題:恭敬謙讓,和諧人生






古德云: 「君子之事上也,必忠以敬,其接下也,必謙以和」,
六祖大師亦言:「讓則尊卑和睦,忍則眾惡無喧。」
以虔恭之心敬上念下,人與人之間自能相互敬重、和悅相親,
社會才能真正和諧安定。



運恭敬心成人間淨土

文╱普同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範


  記得十餘年前初學佛時,常因聽經聞法心開意解,而法喜充滿。但,卻又自以為是的以佛法審視他人言行,時時不自覺地度量別人的善與惡,直至讀誦到《法華經.常不輕菩薩品》,經文中提到,有一位菩薩比丘名常不輕,見出家、在家四眾弟子,皆悉禮拜讚歎:「我深敬汝等,不敢輕慢。所以者何?汝等皆行菩薩道,當得作佛。」內心澎湃不已,不僅是因為經文點出「眾生皆得成佛」的信念,更因這段佛陀因地修行的故事,描繪了菩薩度眾生,是出於恭敬心,將每一個人平等地視為未來佛,真誠地謙恭禮敬,這著實給了輕慢末學的我一記悶棍。原來,修行不是拿著經教法理的尺處處審度別人,而是藉由佛法時刻檢視反省,降伏貢高我慢的心,進而蘊養尊重包容、謙和忍讓的美德。

無明高心萌病苗

  回想初任公職主管時,轄管業務涉及民眾財產交易安全,由於非自己熟稔的領域,所以事事認真、處處謹慎。若見同仁出錯即心生嫌鄙,認為對方從事公職多年,連這種錯誤都不能避免,要不是自己把關抓出錯誤,萬一造成民眾財產損失,還得承擔賠償責任。每天如此戰戰兢兢處理公事,面對絡繹不絕臨櫃或電話詢問,如遇民眾態度蠻橫,明明自己有錯還強辯,甚至投訴者,更生瞋怒厭惡。久而久之,壓力悄然而至,身體出現胃食道逆流、自律神經失調等病症,還誤以為飲食不定所致。直至有天深夜難眠靜坐時,腦中竟浮現一幕幕辦公室爭執的畫面,即使已事隔多日仍歷歷在目,忿恨猶然,才驚覺自己已深陷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中,在寂寥難眠的暗夜中,更令人深感無明之可怖。

謙沖和順心自泰

  感恩老和尚開示中台四箴行,首為「對上以敬」,老和尚提到用恭敬心除去我慢,慢心是個大障礙。修行上有了慢心,道業不能成就;在社會上做事情,有了我慢心,即使有再大的能耐,上面的人也不敢重用。故佛法言:「有一分恭敬心,就能消除一分業障;消一分業障,就能增長一分福德和智慧。」過去只知道「上」,是指職場的公司主管、政府首長,學校的校長、老師,家中的父母、兄長,乃至於社會賢達等。殊不知所有一切大眾都是「上」,都要以恭敬尊重的心去服務大眾,用包容謙忍的態度去接受指正、理解責難。現在,除了兢兢業業地要求自己仍須「對事以真」之外,更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在公門中處理大眾之事,還要以「對上以敬」的心態,改正不耐煩的習氣,放下「我執」,多聆聽民眾的聲音,接納批評的意見。漸漸地,心態調整了,減少很多的煩惱和忿懟,心平氣和之後,身體也逐漸恢復健康,古德云:「退步原來是向前」,捨去我執我慢,自然清淨心安。

  環視今日社會,自由民主聲浪無限上綱,加上網路及電子通信軟體的普及,只要對時事不滿或對某人有意見,就在網路公然地以惡言詆毀,把攻擊言論誤認是民主社會的正當作為,原本恭良寬厚的社會氛圍,取而代之是對立衝突的動盪時代。因此,老和尚提出的中台四箴行,就是為人處世的準則,其中,「對上以敬」以恭敬心對治我慢,尊重個別的差異,寬恕他人無心之過,將恭敬心誠於中、形於外,人人和藹謙讓,身心必然清淨康泰,國家社會詳和有序,進而成為人間淨土。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