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
 
本期主題:人生,因付出而成長







「施」其實是「捨」,捨去貪瞋癡三毒,捨而復「得」,得到福德智慧。
透過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,學習成長、淨化自心。
付出,是每個人盡其一生值得實踐、圓滿生命的功課。


從付出中邁向成熟

文╱見風法師


  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們真的成熟了嗎?

  成熟是一個人透過和環境及其周圍人群的互動,逐漸融入社會,心理逐漸成長的過程。換句話說,成熟是一個人從付出中,學習成長的結果。

  常常聽聞:「人要懂得付出」、「付出的人有福了」,如果按照因果的法則仔細思惟,就會發現:「付出」產生的影響力,超乎我們所想像!

反擊無奈 操之在己

  有位媽媽問小孩:「晚餐想吃什麼?」小孩:「媽媽,我都可以。」一小時後,媽媽用心地煮出一碗湯麵。小孩:「媽媽,我想吃的是炒飯,不是湯麵。」媽媽:「那我剛才問你的時候,你怎麼不說!」看著生氣的媽媽,小孩只好滿臉無奈地吃下原本不打算吃的麵,心中滿是委屈!

  這個小孩的無奈、委屈,也是我們生活上的寫照,好像活在這個世界上,總有很多的無奈和不得不接受的現實!然而靜下心來思惟,就會發現:我們往往在可以選擇的時候,草率地決定,一旦結果不如我們所預期,只有滿腹的委屈與怨懟。就像晚餐事件中的小孩,如果在一開始就認真想過並回答,就會得到一盤充滿愛心又美味的炒飯。在因上付出,結果自然成就,佛經形容為:「如響應聲,影之隨形」,因與果之間就是這麼自然。

  那麼,到底我們每天都付出些什麼呢?這是值得好好觀照的問題。遇到困境,一般人都習慣先怪外緣不好,覺得自己懷才不遇、別人都不了解我……孔子曾說:「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」問問自己:在學養上、知識上、技能上,具備了多少專業能力呢?換言之,在所冀求的因地上,付出了多少努力?又堅持了幾分?或總是隨著外境飄搖不定,所以與機會擦身而過?

  住持和尚曾勉勵大眾:「現在是過去努力的結果,而未來要靠現在去努力。」我們想要什麼果報,就如實的在因地上付出努力,一切的付出功不唐捐,每個當下都是新的開始!能夠體認到付出的影響力,就會明白:原來一切操之在己,但關鍵在於我們在因地上做出了什麼選擇。《大智度論》記載:「菩薩有三種思惟:若我不作,不得果報;若我不自作,不從他來;若我作者,終不失。」肯在因上付出的人,心愈是踏實平靜,面對困境愈能從容不迫,願意改變自己面對問題。因為因果歷然,只要善緣具足,一切自然水到渠成,毫無僥倖,也不怕失去。一個成熟的人懂得付出,不再怨天尤人,不再隨境起舞,因為知因識果,唯有堅持在正確的因上付出,一切便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以人為鏡 利他自利

  記得幾年前在精舍,有個小男生跑來哭訴:「師父!他們都不跟我玩!」還沒回過神來,一群小學員也跑來七嘴八舌氣呼呼地說:「我們不要和他一起玩!每次都是他訂遊戲規則,我們都讓他,但是他輸了之後又亂改規定,還發脾氣!」看著這一幕,覺得似曾相識,不禁莞爾。

  想想生活中人與人相處,常常就像這個小男生一樣,只是希望別人按著自己的想法走,而忘記傾聽其他人的聲音。往往都是遇到了困境,才知道要自我反省。學習看見他人的需要,進而懂得觀照周遭的因緣並調整自己,而不是要求外境配合自己。走出自我設限的象牙塔,學習包容、為他人付出,放下我執,才能融入這個世界。 古人說:「一日之所需,百工斯為備」,一個人能力再好,如果因緣不具足,也很難有所成就。自己的努力很重要,卻又那麼微不足道,有感於眾緣的成就,所以也願意付出,盡一己棉薄之力,帶給他人改變的契機。從付出中,可以看見自己的價值,發現原來自己是這麼有福氣,有能力為他人付出!

  曾有居士問說:「道場法務那麼多、那麼忙,多一點時間自己用功,不是很好嗎?」這幾年在精舍發心慢慢發現:如果修行想要提升,除了沉澱自己外,更需要藉著與人相處的互動,學習看見別人的好,發現自己的不足。體認到一件事情的成就,要靠眾緣和合,才懂得感恩現前的一切,珍惜所擁有的一切。因為開始學習付出,才看見自己渺小的見識、狹隘的思維,能夠試著理解種種因緣,而同理他人,懂得慈悲、和諧地與他人相處,看見更遼闊的世界!

  更積極來說,如果覺得黑暗,為什麼不做那個點燈的人呢?希望受到幫助,為什麼不先幫助別人?希望被鼓勵,為什麼不試著先鼓舞他人?渴望被理解,為什麼不靜下心來傾聽,去理解別人呢?我們常發現生活的不圓滿,卻忘記透過自己的付出,其實是可以產生不凡的影響力,將福報分享給更多的人!

  在精舍發心的過程,總有機會和不同的人共事、溝通,發現到除了語言之外,更重要的是有沒有放下自己,用心地傾聽。因為彼此的背景和生長經驗不同,對於同一句話的理解可能是天壤之別!當放下原有的見解,用心地傾聽,往往能聽出對方真正的需要,同理對方的心情,這時候我們本具的慈悲心、智慧心自然流露,就能利益他人!

  《金剛經》中佛陀提到「通達無我法者」才真是菩薩;應無所住而行布施。經過生活上的磨鍊,慢慢體會到為大眾付出時,須時時觀照自心,檢視自己的心是否平等、平正,因為唯有真正不帶成見,才能看清楚最真實的相貌,才能真正以慈悲心、智慧心來待人接物。看似為他人付出,其實是捨去自己多餘的心念,當藉由返照而無所住著的付出,才能體會到:自他其實無二無別。

  有人比喻:「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,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,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,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,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,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。」從付出中學習成長,藉由明白付出的影響力,懂得為他人付出而肯定自我的價值,與這個世界作更好的連結。成熟的人懂得付出,從付出中邁向成熟,當我們願意跨出自我的籓籬,生命就露出了希望的曙光。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