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
 
植物采風集







槿槿相連花常開

文/普蓮寺護法會會長、前東華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張惠珠


洛神花。
洛神花的果實。
  有一群錦葵科Malvaceae木槿屬Hibiscus的植物,在低海拔的田園、庭院、山野和海邊,晝夜地生長、開花、結果──洛神花開了,洛神果紅了;木槿花開了,木槿花謝了;常用做綠籬和盆栽的各色朱槿,也此起彼落、爭相綻放著花顏;屹立於海濱的高大黃槿,朵朵鮮黃兀自漫舞於風沙中……木槿屬植物的花朵,雖然大多朝開暮落,但枝頭上總有花朵日日開放,槿槿相連,從夏日禮讚至秋天呢!

洛神花 Hibiscus sabdariffa L. 台東紅寶石

  木槿屬中,洛神花是一年生灌木,原產西非,但目前全球熱帶、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,泰國、中國為最大產地,印度及非洲各國也積極栽培,大量外銷歐美各國,作為果醬、飲料和紅色染料的原料,人們常直呼其拉丁名‘Hibiscus’。

  洛神植株高約一米,葉掌狀深裂,花五瓣,花開時呈寬鐘型,色淡黃至淺粉紅,朝開暮謝,花後逐漸紅熟且肥厚多汁的花萼,就是人們所吃的洛神蜜餞、果醬及果汁的來源。美麗的紅色令人心怡,而結滿紅萼的洛神花枝條更成了賞心悅目的花材!台東縣是本省洛神花的最大產地,成熟時耀眼的紅色也為當地帶來商機,因此被台東鄉親們暱稱為「台東紅寶石」。

著花的木槿植株。
木槿的花、葉 木槿的花及葉,葉片略呈菱形。

木槿 Hibiscus syriacus L. 舜華而不凋

  木槿是落葉灌木,原產小亞細亞,台灣也有野生分布,多生長於低海拔的山區水岸,又稱「水錦花」。目前廣泛栽培於東亞地區。植株高約2米,葉略菱形,夏秋開花,花寬鐘型,有紫、粉、白等各色,及單瓣、重瓣等栽培變種。《詩經》中〈鄭風〉:「有女同車,顏如舜華」,「舜華」即是木槿。舜即瞬,形容木槿的花朝開暮謝;雖然朝開暮謝,由於花季時枝條上有許多花苞,因此,但見花開日日不絕,每日所見皆為新花,彷彿永遠綻放,永不凋落,所以韓國人稱為「無窮花」,以之為國花。

朱槿 Hibiscus rosa-sinensis L. 中國玫瑰

  朱槿是常綠灌木,又名弗桑,目前普遍栽種於東南亞及全球熱帶、亞熱帶地區,是常見的觀賞植物,有許多栽培變種。它的種小名‘rosa-sinensis’,意思是中國玫瑰。朱槿的野生分布至今並不明確,由中國古籍的記載和其種小名推測,可能原產於中國,歐洲並不產朱槿,當年林奈(Carl Linnaeus,瑞典博物學家)可能是看到重瓣的朱槿,以其形如玫瑰且來自中國,而命名的吧?

  中國對朱槿的描述,最早見於西晉(265-316)《南方草木狀》,原文如下:「朱槿花,莖葉皆如桑,葉光而厚,樹高止四五尺,而枝葉婆娑。自二月開花,至中冬即歇。其花深紅色,五出,大如蜀葵,有蕊一條,長於花葉,上綴金屑……一叢之上,日開數百朵,朝開暮落。」這段描述簡短扼要又淋漓盡致,除了說明朱槿莖、葉皆如桑,又名「弗桑」的原因;形容花的構造和開花狀況也很傳神──花是紅色、五瓣,「有蕊一條,長於花葉,上綴金屑」,正是對木槿屬「單體雄蕊」構造的最佳寫照,即全部雄蕊的花絲癒合成一花絲筒,將雌蕊的子房和花柱包圍,僅柱頭露出筒端。「金屑」就是雄蕊上的花藥囉!每朵花早上綻放、晚上就謝了。花期很長,從二月至中冬。

朱槿
朱槿花。
朱槿葉
朱槿莖葉皆如桑,故又名弗桑。
  朱槿經過幾世紀來的栽培,變種推陳出新,或單瓣或重瓣,重瓣是由於雄蕊瓣化而形成的,顏色則有紅、粉、橘、黃、白等各色,甚至鑲邊的,都叫朱槿,或以顏色和品種命名。其中俗名「大紅花」的,是許多人耳熟能詳且難以忘懷的童玩:把花瓣扯下來黏在臉上,把尖尖的子房黏在鼻尖上……在熱帶長大的孩子應該都不陌生!它是馬來西亞國花,也是美國夏威夷州州花,高雄縣未併入高雄市前的縣花。

黃槿 Hibiscus tiliaceus L. 防風粿葉樹

  回中台山博物館當義工有個福利,就是清晨起來可以去掃地。博物館雲華餐廳後面有棵大黃槿。夏秋間的早上,黃橙橙的新鮮落花灑在樹蔭下的綠草上,剛開始覺得好美,捨不得掃去,還為它們拍照……但,落花畢竟會繼續凋萎變醜,腐爛分解,掃去吧!花開花落,生老病死,就是這樣,賞花的時候好好賞花,掃地的時候好好掃地!

  黃槿和朱槿一樣,雖然盛花期在夏秋,但其他季節也開花,只是數量少一點,花朵小一點。黃槿是常綠小喬木,原產於熱帶的海濱,目前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海濱皆可見其身影。在台灣,黃槿是全島海濱、河口及濱海村舍常見的樹種,也是上述幾種木槿屬植物中,最高大、最耐風、最耐鹽的種類。它的學名Hibiscus tiliaceus L.,屬名拉丁文Hibiscus來自於希臘文‘iviscos’,即英文中‘viscous’和‘viscosity’,意為黏黏的、有黏性的,黏質、黏性。木槿屬大多富有黏液,這也是孩童們可以將朱槿花部黏貼在臉上的原因。至於種小名‘tiliaceus’則形容它像Tilia一樣;Tilia是椴木,具有心形葉,黃槿也是。
黃槿花及葉
黃槿花冠黃色,花心巧克力色。葉片寬卵狀心形,先端漸尖。
粿葉仔
黃槿葉片是家喻戶曉的「粿葉仔」。
黃槿的蒴果
黃槿的蒴果,成熟時開裂。

  這屹立海邊的小喬木,高可達4-7公尺,樹皮富含纖維,幹皮灰色,略縱裂,幹徑通常15-20公分,像博物館旁的黃槿幹徑超過40公分,可算是黃槿中巨木了。葉略革質,寬卵形或近圓形,先端漸尖,全緣或不明顯的鋸齒緣,由葉基伸出5-7條脈,葉上表面深綠色,葉背因密被細茸毛和星狀毛而呈灰白色,長約7-15公分;托葉長橢圓形,早落。花萼5裂,裂片披針形;花瓣5片,花冠鐘形,黃色,花心巧克力色;雄蕊筒短於花冠,雄蕊單藥、多數,平均分布於雄蕊筒上;雌蕊柱頭5裂,巧克力色,伸出於雌筒上端。

  黃槿由於萌糱性很強,常由幹基生出許多吸芽,因此在海濱、河口生長的黃槿常密生成叢,形成難以穿越的屏障。台灣冬天強烈的東北季風,常把位於海邊前線的黃槿吹得呈攀爬狀,枝條斜向一邊,枝葉殘破不堪,春天一到,卻又綠意盎然。它抗風又耐鹽,是防風定沙的首選樹種,也是廣義的紅樹林植物。

  它的葉片韌性很好,從前在鄉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「粿葉仔」,每次要做米粿時,都會採黃槿葉片襯底,不黏粿也不易破。我將葉片拿來測試一下,發現葉背也有「蓮葉效應」──晶瑩的水珠在葉背滾動的現象,原來是葉背密被細茸毛所造成的。

  黃槿木材比重0.6,加工容易,所以海邊的原住民用它製做木筏、木雕和各種家具,也用做薪材。錦葵科的莖皮大多富含纖維,黃槿也不例外,它的樹皮可製繩索,也用來填塞木筏的縫隙。葉子可以飼養牛羊,嫩枝葉還可以當蔬菜。花裹上麵粉油炸,也是一道美食。在印尼,人們製作傳統的美食──天貝(tempeh)時,都
黃槿樹
黃槿樹。


  用黃槿葉緊緊包住煮熟壓扁的黃豆餅,因為葉背的細毛中藏有野生的寡孢根菌(Rhizopus oligosporus Saito),能促使黃豆餅發酵變成天貝。

  民族植物學家說:「木槿屬植物都可以吃,只是在哪個生長階段,吃哪個部位而已。」再看看它們防風、圍籬、觀賞等用途,真是人類的好朋友呀!

  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