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
 
本期主題: 愛語攝







《法華經大成》云:「愛語攝。以善軟心。隨順一切眾生。
安慰開喻。一切眾生。生親愛心。依附受道。」
真誠愛語多讚慰,和言軟語善接引,
修得梵音清淨聲,一切有情願樂欲聞。


搭起心與心的橋樑

文/普中精舍研經班學員 傳若

  
 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主要管道之一,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,說得少不如說得好。俗話說:「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。」說話,是需要透過覺心觀照及一再練習,才能說得恰到好處。口出惡言,如吐毒蛇;口說好話,如吐蓮華。好聽的話令人心生歡喜,正語則令人心開意解。 覺大和尚曾開示:「愛語攝,就是遠離兩舌、惡口、妄言、綺語等口過,而以柔軟語、讚歎語、善言慰喻來鼓勵眾生。」透過愛語攝,可成就十善法中口業的功德。

遠離口過 親情加溫

  靈山拈花,迦葉微笑,以心印心,佛陀轉法輪四十九年,示現恆順眾生根機說法教化。菩薩行門以四攝法來度化眾生,「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」都必須運用語言為橋樑,來達到利益他人的目的。現代社會中,人際關係日益密切,待人接物間,「愛語攝」實是一門必修的重要功課。

  讚歎語不是諂媚、阿諛、奉承;柔軟語也不是低聲下氣、委曲求全;心直口快實是粗心,未經智慧心、慈悲心思考的話語,如飛散的羽毛,亦如覆水難收,損人又不利己。但是,從身邊的親人到工作場合,甚至不熟識的人,我們常常說了言不及義的話、信口開河誇大的話、嘻笑怒罵的話、漫不經心的話、自以為是的話、抱怨的話、批評的話、嘮叨的話、爭強好勝的話,因而惱怒他人,贏了面子失了裡子,徒增彼此之間的隔閡與誤解,心與心的距離愈來愈遠。

  回想未學佛前,希望同修、子女幫忙做家務,總要大呼小叫、三催四請,變得很嘮叨;做得稍不合意,就指導糾正,效果卻適得其反,只讓自己做得更累。學佛後,懂得先改變自己,以鼓勵讚歎代替命令的口吻,以輕鬆幽默代替嚴厲的批評,結果他們反而願意主動幫忙,起歡喜心,愈做愈起勁,成效也愈來愈好,我也愈來愈輕鬆,有更多的時間到精舍發心。

安慰開喻 菩提花開

  二十年來,在精舍禪修、聽經聞法、擔任義工,一直以「中台四箴行──敬慈和真」為圭臬,生活十分平順、禪悅法喜、身心自在。擔任美工、司儀等執事時,法師及師兄們常以愛語令我信心大增,護法護教更加發心勇猛、不疲不厭。參與兒童禪修班課程活動設計,也經常得到鼓勵與掌聲,但不知不覺中,有時不禁過度自滿了。

  一次印製兒童禪修手冊時,因為求好心切,心直口快地責備了一位小老師,還理直氣壯自以為是「對事以真」。那位師兄默默地完成工作,我看著她沉默的表情,突然發覺自己的語氣太重了,其實她是非常認真負責、積極配合的小老師,卻沒有在當下對她表示歉意,心中不禁慚愧懊惱不已。隔天,進行裝訂時,我鼓起勇氣向她道歉,承認自己說話的不當,並一再讚美肯定她的發心付出、做事伶俐,並感恩她的心量廣大。她立即報以善意的眼神及微笑,心結化解了,彼此也更加契合。

  自從精舍整建後,一切與時俱進,不僅積極推廣禪修,法師們也不斷鼓勵我們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,發心擔任照客及學員長。無論是與學員面對面的交談,或是打電話關懷,都要學習以同理心善解他人,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,先懂得傾聽、順應他人的需要,才能說出合宜的話語。每期禪修班招生,無論是勸發自己的親友,或行腳於大街小巷發文宣、貼海報,都需要以愛語、親切柔和的互動,令人感受學佛的真實利益。

  感恩佛陀的教誨、精舍的薰修及善知識的引領,人生從此不再隨順習氣的軌道,起惑、造業而不自知;常當自我警策,隨順覺性,以愛語攝搭起心與心的橋樑,廣結善緣,利益一切有情。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