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
 
本期主題: 愛語攝







《法華經大成》云:「愛語攝。以善軟心。隨順一切眾生。
安慰開喻。一切眾生。生親愛心。依附受道。」
真誠愛語多讚慰,和言軟語善接引,
修得梵音清淨聲,一切有情願樂欲聞。


慈悲是最圓融的俗諦

文/普觀精舍住持 見雨法師

  
  當言語真實且慈悲,語言的力量便能夠淨化整個世界。

  眾生說話是為了溝通觀念、表達立場;諸佛菩薩說話,則是為了引導有情──離苦得樂,成就佛道。

  《華嚴經》云:「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。因於眾生而起大悲,因於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覺。」因為心懷眾生,種種攝化眾生的法門也隨之而生,以愛語善導眾生即是方便的法門;此「愛」源自於慈悲懇切,希望一切有情能遠離煩惱,生死自在。

  印度聖雄甘地在結束一次公開演講後,有一對母子在人群中奮力靠近他。孩子的眼神充滿了崇敬,母親期盼地對甘地說:「這個孩子最尊敬您,您說什麼他都會照做。可不可以請您告訴他別再吃糖了,因為他的牙齒快要蛀光了。」

  甘地看著這位母親,告訴她過一個月後再帶這個孩子來。

  一個月過去了,當孩子再度來到甘地面前,甘地告訴他:「糖果吃多了對牙齒不好,暫時不要吃糖了。」男孩神情認真地猛點頭。等到母子離開,甘地的隨扈不解地問:「為什麼一個月前,您不直接告訴他,卻要等到一個月後才說呢?」甘地微笑地回答:「因為一個月之前,我自己也很愛吃糖啊!」

  世間人都希望說話有份量、有影響力,並且能夠掌握進退有據的分寸,而真正能攝受大眾的言語,必定來自於真誠利他。

  一句話出口之前,能否返照自心,是不是設身處地體貼當事者的處境?還是義正詞嚴地說一番教訓對方的道理?果真如此,潛藏在好為人師的優越感之下,教化已經不知不覺淪為了教訓。

  有沒有時時提醒自己:沒有大眾,就無法成就種種世出世間的功德。因為感念眾生恩,由衷生起的報恩心與供養心,便化為柔善慰喻的言語。愛語看似攝化外在的眾生,實則攝化了自性的眾生。

  當謹慎慈護自他的心念,念念相繼,化諸於口,行之於身,則舉手投足,皆是愛語行。不疲不厭的慈悲,實是攝化有情最圓融的俗諦。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