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7
 
本期主題: 克己慈忍







憨山大師〈醒世歌〉:「紅塵白浪兩茫茫,忍辱柔和是妙方。」
能夠降伏自己,則能戰勝所有煩惱怨賊。
從凡夫直到成佛,無論順境或逆境,修行,就是一個「忍」字。


習忍礪己

文/普頓精舍研經班學員 傳茹

  
  現代人每天忙於追名逐利,很難了解不被五欲束縛的心,才是真正的自由,因此愈是向外馳求,內心愈貧窮,愈不自在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為互相競爭、對立,使彼此都感到不安與不信任。人心變得愈來愈脆弱,因為我們不懂得反躬自省,沒有一顆克己包容之心。

  學佛以後發現,戒律是砥礪我們心智成長的最佳處方。一個人能夠持戒清淨,就能夠制心一處,不畏艱難。不懂得自我約束的人,往往為所欲為,陷於靡亂。煩惱、菩提就在一念之間,不能克己則容易煩惱覆心,菩提心無法彰顯。因此,持戒是實現自我的憑藉,是人格價值的展現,更能洗鍊意志,發揮惻隱之心、積極覆護眾生的人性面,使我們走向正道,就像小樹苗需要好好照顧,才能成長茁壯。

  戒法是規矩、是倫理,能讓我們轉暗為明,提升、淨化我們的精神生活。六祖惠能大師云:「心平何勞持戒,行直何用修禪」,當我們尚未心行平直時,持戒能讓我們防非止惡、免造惡趣之因。經云:「若人能持淨戒,是則能有善法;若無淨戒,諸善功德皆不得生。」所以戒律能使我們做到「嚴以律己、寬以待人」,從種種煩惱中解脫,努力修一切善法,開闊內心世界。

  慈悲的人內心定是開闊、柔軟、寬厚的,如虛空般無有邊際,能夠包容一切。若人擁有寬柔的胸襟,則不易被外境所惑,不被種種成見、憎恨、掛礙所蒙蔽,能夠觀照一切事物,學習謙卑的傾聽,心智就能不斷向上提升。對於不平之事能忍、能讓,以不傷害他人為原則來處理;學習「無我」、自利利他,常行精進,待人恭敬,處事真誠,心中不起驕慢,就能增長智慧,事事無礙。

  人之所以淪為情緒的奴隸,源於執著外境為實有,而學習佛法與修習禪定,幫助我們認清一切萬法皆是假有,不論任何境界,都能慈心、安忍,如孔子所說:「克己復禮為仁。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!」佛法則教導我們:「被如來衣、著忍辱鎧、持智慧劍」,能夠降伏自己,戰勝所有煩惱怨賊,即是真正的大丈夫。

  因此,學佛、習忍能幫助我們突破萬難,在紛擾多變的大環境裡,始終能保持寬厚、感恩的心。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