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0
 
本期主題: 皈依的功德與意義








經云:「諸有歸依佛,不墮三惡趣,盡漏處人天,便當至涅槃。」
所謂「萬里途程,不離初步」,
皈依,是學佛的第一步,也是背塵合覺的開始。
依佛為師、憑法為藥、以僧為友,
在三寶的慈光之中,安渡苦海,趣向究竟安隱的菩提覺岸。


紅塵中的清涼

文/普上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素

  
  孩提時期,當同年齡的同伴在院子裡高興地玩遊戲時,我卻坐在角落望著天空發呆,常想:「人活著的目的是什麼?我為何而活?」雖然求學的過程順利,卻從來沒有真正快樂過。

如闇遇明 如貧得寶

  直到高中上歷史課時,老師唱作俱佳,講到六祖惠能大師的偈語: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」不禁由衷讚歎,快樂異常。當時只覺得「快樂」,不知那就是所謂的「法喜」。

  因為這一份「法喜」,上大學後,我堅持參加了四年的佛學社團。工作後陸陸續續接觸一些道場,卻始終無法尋回當初的那份「法喜」,心無法安頓下來,就像失根的蘭花,在紅塵中到處飄蕩。

  在偶然的機會下,參加了中鋼禪坐社的三天道場參訪之旅,最後一站是台北萬里靈泉寺,到寺時已經下午一點多。用餐前,法師帶我們唱「供養偈」,當下封塵已久的那份「法喜」現前了,眼淚不自禁地掉了下來,我知道靈泉寺就是我尋覓已久的道場。當天導師 覺大和尚特別從外地趕回山為我們開示,令我們感動不已。回到高雄後不久, 導師就在高雄成立精舍,因緣成熟,我參加了初級禪修班的課程,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中台道場。

  初級禪修班結業的同時,我也皈依了三寶,正式成為三寶弟子。 導師常說,皈依三寶就如同在學校讀書,須先註冊;註冊後,方是學校的在校生,享有種種的助緣,幫助自己完成學業。學佛也是如此,須先皈依三寶,方能具足正信而不退轉。

具足正信 入佛法海

  皈依後,我對經藏產生了特別的興趣,一句法語,就可讓自己反覆思惟,雖然有時也會有想不通之處,然而就在誦經的當下,或在教授法師的開示中,就能豁然開朗,了解其中的道理。也許這就是皈依三寶的福報,讓自己能在滾滾紅塵中得到些許的清涼。

  在道場久了,認識的人也多了。領執事的當下,人與人的習氣互相摩擦,難免會有些境界。當遇到境界時,我告訴自己放鬆、再放鬆。先離開現場,舒緩一下心情,轉個念頭,思惟或許對方並非有意,然後再去找出問題,互相溝通。許多難題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化解掉了,畢竟彼此都是宿世重逢的因緣,要把握再結善緣的機會。

  這是我在三寶門中學到的法寶,也是最大的改變──正面思考,面對問題。皈依三寶之前,自己的個性是得理不饒人,凡事一定要爭到贏才肯罷休。日前,在中台山博物館當義工時,有一位師兄問我:「如何能在精舍待這麼多年?」當下雖然淡淡一笑,現在想想,答案就在蘇東坡的詩句中:「滔滔苦海內,三寶為舟航;炎炎火宅內,三寶為雨澤;冥冥大夜中,三寶為燈塔。」

  感恩導師 覺大和尚在全球各地廣設精舍,接引芸芸眾生入三寶門。三寶門中好修行,除了學到如何待人處事外,在精舍更能讓自己身、口、意三業清淨。所謂「師父引進門,修行在個人」,禪修班的「聞、思、修」是基礎,但還要提升、再提升,修福德、修禪定、修智慧,三環一體。期許自己能發長遠心、發菩提心,直至開悟成佛。雖然目標長遠,一時無法達成目標,但《詩經》云:「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雖不能至,心嚮往之。」只要心不退轉,生生世世跟隨 導師用功修行,一定能圓成佛道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