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7
 
本期主題: 自利與利他








當自己的利益與大眾的利益相衝突之際,
先成就一己之私,或許是有些人的選擇。
然而,在滿足自己的同時,往往也損及他人,
痛苦、憂患和紛擾,也因此隨之而來。
佛法教導我們,修菩薩行首要利他,在利他中完成自利。
付出當下,收穫最多的往往是自己;
成就他人,其實就是在成就自己。
悲智雙運,自度度人,
人生的圓滿、世界的和諧,不求自得!


利他中完成自利--覺大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  
  佛法中,有大乘、有小乘,大乘和小乘是以法門來區分的。例如,四諦法門完全是自利,只有自己得到好處,所以稱為小乘;六波羅蜜又能自利,又能利他,所以稱為大乘。

頓漸不二 事理俱成

  什麼是自利?小乘修四諦,只能自利,例如,五停心觀、四念處觀,完全是自己斷煩惱,所以稱為自利;最後入涅槃,也是自利。什麼是自利又利他?以布施為例,我現在修布施,是種因,將來能夠得到果報,因果循環絲毫不假。其次,布施能捨除我的貪心,他人得到這個錢財,又能增加方便,解決目前的痛苦。按照這個方面來講,布施就是大乘法。所以,大乘和小乘是以法門來區別的,其實小乘也通大乘,所謂「三乘共學」,四諦法門是聲聞乘、緣覺乘、菩薩乘所共學。修行學佛,必須以四諦為根本。

  所謂「菩薩向五明處學」,第一個是「內明」,也就是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,這是自利。利他,就要開種種世間的方便,如:工巧明、因明、聲明、醫方明,這些方便都是一種工具。雖然是工具,這些工具也可以淨化我們的身心,例如:早晚課誦唱梵唄,可以化除煩惱,提起道心。所謂「法法平等」,觀念要融會貫通。

  學習種種方便法門,就像醫學院的學生一樣,要認識很多處方、要學習很多技術。醫生是治療眾生生理上的疾病,出家眾則是治療眾生心理上的疾病。什麼是心理上的疾病?就是無明煩惱。所以,必須了解種種煩惱要用什麼方法來對治。學習了種種法門,藉由這些法門來利他、來觀心返照,就是菩薩行、就是解行並重。

自利既精 利他則廣

  每個人都想了生死、都想到彼岸,什麼是此岸?什麼是彼岸?生死就是此岸,菩提、涅槃就是彼岸,當中的煩惱就是中流。從生死的此岸,經過煩惱的中流,然後才能到達菩提、涅槃的彼岸。

  佛法是一艘大船,這艘船要渡過生死的苦海,才能到達彼岸。除了自己,船上還載了很多眾生。要想到達彼岸,必須成為一個偉大的舵手、成為一個成功的救生員。所以,第一個要知道彼岸在哪裡;第二個,航線不要弄錯,要掌握好方向盤;第三個,不要觸礁。如果對這些道理很模糊,沒有信心,怎麼開這艘船?可能就會翻船、觸礁。即使不翻船、不觸礁,也會找不到彼岸。

  禪宗祖師說:「只貴汝知見,不貴汝行履。」知見正了,才能自利利他;知見錯了,不但不能自利,也不能利他,始終在苦海裡繞圈子,甚至會翻船,所以知見非常重要。

  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救生員,必須練就一身好本事,自己立於不敗之地,才能下海去救難。假使自己還在生死海當中,沒有信心,怎麼去救苦救難?跟著跳下去,不但救不了人,自己也會淹死。佛法是最真實的,自己要去吃這個藥。假使自己不吃,只記一些處方,給人家吃,怎麼弘揚佛法呢?弘揚佛法,除了言教,還要有身教,要以身作則,要在利他當中利益自己。

  所有的法門歸納起來,一個是頓悟,一個是漸修。傳佛心印就是頓悟,悟了以後,就等於找到了航線,接下來還要保養、還要漸修,要知道怎麼轉化自己的煩惱。假使還沒有悟到,就要修種種方便,不要弄錯方向,每天檢討反省:是不是違背菩提、涅槃?有沒有觸礁?是不是原地踏步?檢討反省就是一個開始。要抓賊人,必須知道賊人在哪裡。有些人拚命禮拜,卻不知道自己的煩惱在哪裡。懺悔什麼?就是懺悔自己的瞋心、慢心。

  度眾生是大慈悲心,要廣度眾生,自己也要站穩腳跟、腳跟點地。出家眾弘揚佛法、普度眾生、建設道場,是利他。什麼是自利?弘揚佛法的這念心、普度眾生的這念心要能作主,要有《金剛經》的智慧:「如來說莊嚴佛土者,即非莊嚴,是名莊嚴。」「說法者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。」一切法都是虛妄的,一切事要歸於理。理,就是人人本具的這念心。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