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5
 
中台廣傳








中台禪寺一百零三年度花東地區各精舍聯合傳授八關齋戒法會

文/編輯部

  經云:「佛正齋法有八戒,使人得度世道,不復墮三惡處,所生常有福祐,亦從八戒本因緣致成佛。」八關齋戒乃佛陀慈憫眾生,令在家居士於一日一夜中,得住道場學習僧團生活,受持出家戒法、種解脫正因所制之學處。

戒善安止 出世聖道

戒子們認真學習佛門行儀。
得戒和尚帶領大眾,以香花迎請十方三寶證盟受戒。
戒子們虔心受持八關齋戒。
過堂亦是戒期中一門重要功課,大眾端身正坐、攝心用功。
戒子們專注聽戒,期將戒法落實於日用中,作為淨化三業的依循準則。
戒期中,藉由懺摩、靜坐,懺悔罪愆、滌淨身心。
護戒義工們把握因緣精勤護戒,廣結善緣。

  為弘揚世尊度生制戒教化之本願,應諸方善信檀越祈請,本寺特於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一日,舉行本寺所屬花東地區各精舍聯合傳授八關齋戒法會,恭請住持見燈和尚為得戒和尚,於花蓮分院普蓮寺傳授戒法,計有二百餘人同臨戒壇,藉此淨因通向出世聖道,趣向菩提道果。兩天的殊勝法筵,為東台灣信眾帶來法喜與清涼。

  五月三十一日上午九時三十分,戒子們在法師的引導下學習佛門行儀後,恭請得戒和尚正授八關齋戒。正授戒法時,護戒義工亦把握因緣求受淨戒,大眾一心祈請十方三寶證盟受戒、護法龍天監壇護持,並在懺悔、三皈之後,聆聽得戒和尚宣說戒相。戒子們高聲齊答:「能持!」誓願嚴持淨戒。

  正授儀式圓滿後,緊接著展開一日一夜的共修行程。藉由佛前大供、過堂、懺摩、靜坐、聽戒、早課等佛事,令戒子依循規矩,軌範身心,以清淨的身、口、意受持戒法,成就超凡入聖之正因。

  得戒和尚於講戒時,開宗明義提示大眾受持八關齋戒的意義、目的與功德:「八關齋戒」,「八」指八種過失,「關」是關閉,「齋」是齋法,「戒」是防非止惡、戒除一切煩惱之意。前七條是戒,第八「不非時食」謂之齋,透過受持八關齋戒,以八種修行法門去除八種過失,修正觀念、知見上的錯誤,以及身、口、意三業的偏差,定能關閉生死流轉之門,身心清淨、解脫自在,最終契悟菩提、涅槃。

  針對各條戒文,得戒和尚逐一解說制戒精神、止持作持、消極與積極面及持戒的功德,同時引徵當前世界的各種現象及新聞時事,深入淺出地開示七戒一齋法,並強調學習戒法的重要。透過學戒福慧雙修──知見確立就是修智慧,產生正面效果的影響力就是修福德。學戒後,持續在因地上努力,隨著努力的程度一點一滴累積成果,進一步堅住正念、隨順覺性。所謂「修行百千劫,悟在剎那間」,一念相應,即成正覺,所以,不一定要等到來世,這一生就能夠成就佛道,絕不可等閒視之。

依戒解脫 永滅癡闇

  所謂「禪者,佛之心;教者,佛之口;律者,佛之身」,佛是覺悟的人,覺悟人人皆有本具的清淨心,對本具的清淨心有百分之百的正知正見,稱為禪心,所以說「禪者,佛之心」。世尊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、大徹大悟以後,開始弘揚佛法、普度眾生,說法四十九年。對真理有正知正見的覺悟者所說的法,記載下來的就是經典,所以「教者,佛之口」。身、口、意三業清淨,修一切善、不執著一切善,這就是覺悟者的行為,所記錄下來的就稱為戒律,所以「律者,佛之身」。每個人都希望離苦得樂、圓滿如意,行為準則符合覺悟者的行為標準,就能夠獲得這些利益,所以要受持淨戒、學習覺悟者的行為準則。

  修行就是要「生處轉熟、熟處轉生」。對於聽經聞法、修戒定慧三學、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等善法很生疏,而心中的煩惱、妄想、執著卻非常堅固,所以應當慚愧、懺悔,反省、檢討、改正,持續不斷地反覆練習、重慮緣真,做一分得一分、做十分得十分,慢慢地就會駕輕就熟,乃至於完全改變,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如影隨形,這就是「生處轉熟」。

  什麼是「熟處轉生」?習氣、煩惱、不好的習慣要慢慢遠離。透過覺察、覺照,反省、檢討、改正,停止錯誤的身、口、意三業。按照此理,時時返觀自照,日久功深,降伏煩惱,最終煩惱漏盡、回復清淨了,法門也要放下,安住在本心本性上,如經云:「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」,一定能夠成就佛道。

  最後,得戒和尚勉勵戒子,明瞭戒法,方能清淨受持、產生相對應的功德,透過此因緣,了解佛法更深一層的道理,不但獲得受持淨戒的功德、福報,同時學習到佛法的真理,這是最珍貴的。進一步舉一反三、觸類旁通,回到學校、家庭、社會,以佛法的真理作為安身立命之處、應對進退之道,就能產生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。

  經云:「戒池清涼淨無垢,能浴眾生煩惱熱,若有智者入此池,無明闇障永滅盡,是故三世諸賢聖,咸皆頂戴共稱歎。」六月一日上午九時進行總回向,大眾同願以戒為師、向佛學習,學佛清淨的身、口、意三業,息滅貪瞋癡、勤修戒定慧,並進一步將戒法之真實受用,推己及人,利益大眾,為社會與世界注入一股良善清流,掃除煩惑,滌盡塵垢,在重見自性清明的同時,建構圓滿的人間淨土!


  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