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9
 
本期主題:佛法理財觀








佛法不離世間法,在家營生,要積聚有道。
積聚欲有道,必須正業、正命。
除了正當地取財,還要智慧地運用。
常懷知足心、感恩心、慈悲心、布施心,
將有限的財物,廣行利他,慈護一切;
不僅現世得安樂,盡未來際亦將獲福無量!


利人利己的生財之道

文/普雲精舍護法會會長 傳一

  
  
世間人的理財方式林林總總,有的自行創業、有的是上班族……職業本無貴賤,但必須從事正當的行業。世間上凡是不違背法律、道德的營生事業,都可以稱為正當的職業;然就佛法而言,尚須是不違因果之清淨職業,從事屠宰、捕漁業、酒廊舞廳等傷生害命或令人墮落之職業,皆非正當職業。然而,即使從事正當職業,若不善盡職守,為民把關,而違法鑽營,賺取不義之財,最後仍然只有苦果。

  佛法告訴我們,錢財乃五家所共有。試看九二一大地震,多少大樓傾倒了?八八風災土石流,淹沒了多少家園?或祝融一到,房產付之一炬。有一位父親,早年辛勤創業,經商致富,留下龐大遺產;孩子們接管事業,竟一敗塗地,且對父親所留價值不菲之房產,互相爭奪纏訟數十載,雙親遺體至今仍未下葬。逆子爭財,是「五家」之一。財是禍不是福,假使富商知道自己一生為了子女辛勤打拚,死後卻因子女不孝而無法入土為安,豈不痛心疾首,後悔莫及!

  看盡世間的無常,即可了知,世間的財富終究無法持久,若能捨世間財轉化為出世間的功德法財,不但能將財富以加成效果累積,更能生生世世恆常存有。近年來,美國已有數位大企業家覺醒,號召世界百大企業家預立遺囑,將身後所有遺產布施出來,取之於社會、用之於社會,並把握這一世的因緣,成立基金會,持續作公益,捐資興學、濟弱扶貧,福報再增福報。

  往昔世尊於因地修菩薩行時,曾捨施所有內財、外財,割肉餵鷹、捨身餵虎,為了利益眾生,無有吝惜,故能圓滿菩薩萬行,成就佛道。佛法告訴我們,「捨一得萬報」,在精舍親近三寶,無論出坡作務、承擔執事、布施修福,若能達到三輪體空,修善又不執著善,福德資糧就是功德法財,如此以利人為先、兼能利己的善行,就是最好的理財觀!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