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9
 
本期主題:佛法理財觀








佛法不離世間法,在家營生,要積聚有道。
積聚欲有道,必須正業、正命。
除了正當地取財,還要智慧地運用。
常懷知足心、感恩心、慈悲心、布施心,
將有限的財物,廣行利他,慈護一切;
不僅現世得安樂,盡未來際亦將獲福無量!


錢財.法財.功德財

文/普善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雨

  
  
致富是普世認同的價值觀,也是多數人一輩子的夢想與願望。所謂「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」,年輕時,為存得人生第一桶金,用盡時間、體力,日夜兼差打工賺錢,希望錢財能變多、變大。買賣股票、定存、購屋置產、儲蓄壽險等,規劃種種的理財投資,期望快速達到目標。

  總以為趁年輕辛苦打拚、早日致富、事業有成,讓雙親衣食無缺,就是報答父母恩情的最好方法。為了圓一生的終極目標,在追求的過程裡,犧牲了青春和健康,汲汲營營於金錢數字的增減,跟著情緒起伏、震盪、波動,度過生命中最精華的階段。

  學佛前,看到身邊親友的人生高低潮,伴著酸甜苦辣等滋味,完全無法理解人生的順逆境界皆與過去一切作為息息相關。經過多年的佛法熏修,再以學佛的角度看理財,才發現原來佛法中也有一套完美的財務規畫。所謂「財施得富貴、法施得智慧、無畏施得健康長壽」,佛法教導我們以三種布施──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──作為人生的理財計畫。

  對錢財的分配,一份養家生計、一份作慈善布施、一份儲蓄以備不時之需。除了為養家生計而儲蓄,佛法也鼓勵我們施捨錢財利益一切,同時淨化內心對於金錢的貪執。富貴者若能廣施財物,更添富足;錢財不如意者,若能隨力盡分布施,必漸能遠離貧窮,所求如願。

  人生的際遇無常,面臨困境、瓶頸時,當作修行、視為學習,不退卻、不氣餒、不埋怨,面對並克服自己的習氣障礙;順心滿意時,時時提醒自己不得少為足。在日用閒忙間,以平常心與人相處。應對進退隨緣盡分,人際關係自然能圓融無礙。

  佛法對錢財的布施觀,不但不勞神傷身,更不會有副作用,能夠在慈悲喜捨的心量中實現夢寐以求的幸福美滿。

  回顧過去,錯誤的知見曾讓我繞遠路、迷失過;現在的我,在種種善法的事理中,學會即做即了。收放自如的當下,嘗到了甘露法味。每個人修行用功的福德資糧不一,有人一帆風順,有人幾經波折才尋到路頭。我找到了,您呢?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