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7
 
本期主題:受持讀誦《金剛經》








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,是學佛之人經常日用持誦的定課,文字精妙而義理究竟。
禪宗祖師云:「道在平常日用處。」道在心的觀照作主中,因此世尊拈花示眾、著衣持缽、乞食洗足……無一不是心的全體大用。透過文字而起觀照,由觀照契入實相;識得平常心是道,無處不是道場,無入而不自得,即是真實領受《金剛經》要義。


看似平常卻究竟

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學法師

  「爾時世尊食時,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於其城中,次第乞已,還至本處。飯食訖,收衣缽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」此乃《金剛經》之心要,這一段經文,就已道盡全部經義。

應無所住 即心是佛

  佛陀在初成道時,已經明白點出:「奇哉!奇哉!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。」感嘆之餘,以大慈悲心發大誓願:「我當教以聖道,令其永離妄想執著,自於身中,得見如來廣大智慧,與佛無異。」從此說法四十九年,談經三百餘會。而佛一代時教,應眾生根機因緣不同,施以不同教法,於是有三藏十二部之別。法門雖多,會歸一心,即為眾生本具自性,人人皆有。自悟本有家珍不假外求,心即是佛,法即是道。道在平常日用之中,就此平凡即非凡,看似平常卻究竟!

  「禪本平常,吃茶吃餅揚古道;教貴當機,施言施棒皆玄音。」平常心是道,《金剛經》的發起序如此平常,特顯出不平凡之過人處。無上尊貴的世尊,托缽乞食化緣,不特立獨行,不顯異超群,佛在僧中,以身作則,用此身教親作示範,教導僧眾於一切時中,行住坐臥,穿衣吃飯,語默動靜,皆如法如儀,念念清楚明白,任運自在,心無掛礙,而能作主,一切無執亦無住著,這就是實相大法,雖無所言說,卻道盡一切妙法。

道在平常 正印如是

  禪宗有一則公案,有源律師問大珠慧海禪師:「和尚修道,還用功否?」師曰:「用功。」問:「如何用功?」師曰:「饑來喫飯,困來即眠。」問:「一切人總如是,同師用功否?」師曰:「不同。」問:「何故不同?」師曰:「他喫飯時不肯喫飯,百種須索;睡時不肯睡,千般計較。所以不同也。」意謂禪師與凡夫同樣是吃飯、睡覺,這當中的差別,在於禪師不起二念、不雜用心,吃飯時不起愛憎、取捨、分別,不百般計較;睡覺時不打妄想,不千般思量。

  「道」本無言無說、不思不議,只要念念不空過,站得住、站得長,當正念成片時,道必朗朗現前。所謂「禪者,佛之心」,是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是「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」,是事不礙理、理不礙事,是從體起用、攝用歸體,一切無所著,諸佛常現前。

  馬祖道一禪師曾開示學人:「道不用修,但莫污染。……若欲直會其道,平常心是道。謂平常心無造作,無是非,無取捨,無斷常,無凡無聖。經云:『非凡夫行,非賢聖行,是菩薩行。』只如今行住坐臥,應機接物,盡是道。」佛佛道同,祖祖相傳,只此一「無念、無相、無住、無為、無執、無著」之中道實相,此實相無相、無相無不相,乃真空、妙有,這一切皆為眾生心之所圓證,即本源自性天真佛,吾等亦復如是,不假外覓。

  《楞嚴經》云:「理則頓悟,乘悟併銷;事非頓除,因次第盡。」修行還需踏實,在日常生活中藉事練心、藉境磨心,「佛事門中不捨一法,實際理地一法不立」,《金剛經》就是最好的典範。世尊是三界導師、四生慈父、法中之王,示此平凡無奇之著衣持缽、乞食趺坐等比丘威儀,乃全事即理。蕅益大師云:「即一著衣,便具慚愧忍辱功德之衣;即一飯食,便具禪悅法喜出世之食;即一行乞,便知如來行慈悲行;即一趺坐,便知如來坐法空座。是故一一行門,無非實相……。」真是一語道盡如來無言無說之微妙大義。如來藉事顯理,以相表法,於相離相,又不壞假有,大作夢中佛事,大演無上妙法。

  吾等行人欲解如來真實義,須向自心上微密觀照:二六時中,不打妄想,保持覺性,清楚明白、作主,就是智慧佛;心始終堅住正念,寂默不動,就是如如佛。不論動靜閒忙、行住坐臥、順境逆境、生老病死、憂悲苦惱,皆作得了主,不隨境界之風搖擺,身心始終解脫自在,體達「行亦禪,坐亦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」、「動靜原是虛妄,日用一切現成」。實相理體,本自圓成,又豈有言哉!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