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1
 
本期主題:兒童讀經教育








種樹培其根,種德培其心。童蒙欲養正,先讀聖賢書。
穿越時空,向古人取經,亙古的智慧,將向下扎根;
人生的路上,有聖賢同行。

打開孩子光明心性的一扇門

文/普因精舍兒童讀經班小老師 傳參

  

  讀經教育,能啟發孩子的專注力、記憶力、自信心。通常孩子都有坐不住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粗心等相關問題,如何轉化家長的憂心?古人云: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如自然。」兒童純真的天性,善言易入、善行易正,待其長大則不易改變,故人之善心和優秀品性,必須在幼時養成。給予孩子們適當的關懷,讓家長共同參與並了解課程內容與理念,就是讓家長放心、提升孩子品德的方法。

經書涵養心如鏡

  如何啟發孩子的興趣?讀經之前先靜坐,讓孩童的心先靜下來。現在的孩子每天都有學不完的才藝、上不完的課程,一切都講求速成,因此,若不先把心安住,做什麼都是慌張、忙亂。現今的孩童普遍著重外在的科技教育,雖然物質水平提升了,內在心性並沒有提升,因為現代社會少了「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」八德教育。古人云:「祖宗雖遠,祭祀不可不誠;子孫雖愚,經書不可不讀。」沒有接受過聖賢的智慧、禮儀洗禮,就不懂得如何做人處事。

  近來,兒童讀經教育已在全世界慢慢地推廣開來。孩子們確實需要經典的滋潤,在精舍薰修的孩子,富有慈悲心、活潑大方、舉止有禮。我曾在學校擔任讀經媽媽,同時也在精舍帶領孩子讀經,發現單親家庭幾乎佔全班三分之一,有的渴望父愛、有的亟需母愛,孩子的心幾乎支離破碎。倘若沒有聖賢經典與佛法的薰陶,恐怕會造成社會更多的問題。一直堅持在兒童讀經班耕耘的原因,除了自己的孩子需要外,單親的因素也佔一大部分。還有,我很愛孩子們,雖然讀經班的孩子來來去去,我還是樂意發長遠心來幫助這些願意與聖賢結緣的幼苗。

福德薰陶語似蘭

  精舍的兒童讀經班近期教授名人箴言及《論語》,將歷史上的八德故事穿插在課堂中講解,效果非常好。孩子很喜歡聽賢哲的故事,誠如朱子所言,我們讀聖賢書,展開典籍,就能察覺到自己的言行舉止、起心動念是否與聖賢的教誨相違,遇過即刻改正。唐太宗言:「夫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朕常保此三鏡,以防己過。」因此,要當一個好的導讀老師,必須時時刻刻檢討反省,以身作則;並經常思惟用什麼方法,可以減少孩子的挫折和排斥感?如何在潛移默化中更增加他們的興趣,以遵守規矩、培養禮儀及道德觀,成為彬彬有禮的小菩薩?

  在中台禪寺各精舍學習讀經的孩子們福報匪淺!因為他們比一般孩子多擁有一位大慈父──導師 覺大和尚。 導師以「三學一體──中學為體、佛法為根、世學為用」作為普台的教育理念,以「中台四箴行──對上以敬、對下以慈、對人以和、對事以真」為根基,讓孩子獲得多方面的學習,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、正確的行為,成為才德兼備的國家棟樑。

  我想,打開孩子光明心性的一扇門,是一件歡喜且值得努力的事!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