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
 
本期主題:學習作菩薩







  一般人往往只看見自己的付出和失去的,而怨天尤人。

  若能將尤人變為感恩,去看見他人的付出;將怨天化為布施,去關懷他人失去的,每個人都能化身為菩薩,成為世間最富足的人!

護念

文/普蓮寺禪修班學員 傳儀

  在人們的心中,菩薩是慈悲的代表、智慧的化身,總是「千處祈求千處應,苦海常作度人舟」,是能夠自利利他的聖者。

慈悲即觀音 喜捨名勢至

  菩薩,除了佛龕上的塑像供人瞻仰、學習外,更化現在我們生活的周遭,時時幫助我們、照顧我們、警惕我們。

  記得國中時,上下學都必須搭公車,有一次在公車上突然身體不適,當時又沒有座位,正在強忍著頭昏目眩勉強站立時,突然有一位先生走到我的身邊,將他的座位讓給了我這個年輕的中學生。那時,令我深深感動的是那位先生的細心與慈悲,在平時,讓座給白髮蒼蒼的老人、行動不便者或孕婦是輕而易舉的,因為顯而易見,然而,很少人會留意到年輕的小孩也會有身體不適需要幫助的時候,因此,這位不知名的先生對我來說,也是一位菩薩,在我最需要的時候,除了布施他的座位,更是布施那無私而懂得護念他人的慈悲心讓我學習。

向五明處學 攝受諸有情

  菩薩能運用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四攝法,廣度眾生,令大眾離苦得樂。

  當走在路上,看到跌倒的人時,布施自己的雙手扶他起來,給予關懷、安慰的話語,令他擺脫惶恐、不安的情緒;當看到有人徘徊在陌生的城市,為了尋找目的地而疑惑不解時,給予一個親切的指引,令其得以安心前行。布施自己所擁有的東西,令他人得到及時的雪中之炭;以關懷、柔軟的語言,令人心開意解;以種種利他的行為,令大眾心生歡喜;以同樣的立場、相同的角度,與眾人和合相處。更進一步,藉由種種的利他方便,引導大眾都能了達佛法,知因識果,真正地離苦得樂。如此,便需要積極學習五明──內明、聲明、工巧明、醫方明、因明。

  為了利益眾生,必須真正了達佛法,清楚明白,上求佛道,毫不懈怠,方能應病與藥,度化眾生。運用各種語言,善用各種技藝,清楚各種醫學知識,具有良好的邏輯推理能力,才能用種種方便法門,化解眾生的種種煩惱。

  菩薩的精神,是自利利他的廣大心量,擁有運用善巧方便的智慧,降伏眾生的煩惱,為了利益眾生而精進不懈、無有疲厭。

  因此,想要學習作菩薩,就要學習菩薩的廣大願心──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,更要從五明處學,得生方便智慧,運用四攝法,教化一切,悉以大樂。

  自利利他的菩薩行,從心開始,從願開始,從行開始,從學習開始……。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