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8
 
本期主題:觀息•回到當下







  習於流轉於過去或未來的心念,讓人們活在虛幻的世界之中。

  觀息,是一把鑰匙,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打開一扇門,回到覺醒的當下。

  如實地觀察呼吸,就能如實地照見內心,混亂與負面的心念將逐漸澄清、沉淨,轉為當下的清明與平和!



觀息•觀自心

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建法師

  呼吸,是一件再平凡不過的事情了。

  人一生下來,為了第一口呼吸而嚎啕大哭,及至一口氣不來,別人為我們哭泣。但在生與死的過程中,您曾經認真地覺察過自己的呼吸嗎?

人命呼吸間

  中國古代,呼吸稱為「息」,與「心」息息相關。「息」字,由「自」與「心」組合而成。「自」是鼻之形象;「心」是指心氣。兩個字合在一起,直接了當地說明了「息」是心氣從鼻而出。於是,心緊張時,呼吸急促;心專注時,屏息凝神;高興時,呼吸輕而快;難過時,呼吸沉且重。運動員們往往靠著調整呼吸以達到專注,並平衡身體的各種狀態;而當我們面對種種境界需要轉換情緒時,深呼吸是最好的方法。這個看似平常而單調的動作,卻往往被我們所忽略,而將心靠在念頭遷流所形成的快樂、悲傷、憤怒、癡怨,進而造成種種的心理壓力或身體病痛。

  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云,人命在呼吸間。故「一息尚存」表示生命還繼續延續著,一呼一吸之間,「自心」在此。於是,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,想要調整自己的腳步,把心靜下來,不被外境迅速無常的變化所牽動,「觀息」是一個快速而有效的方法,且隨時隨地皆可運用。

  所謂「心息相依」,我們的心靠在外界的事物已久,一旦離境,便不能自立。所以,用觀息的功夫,將注意力放在鼻端,覺察自己的呼吸是長、是短?是冷、是熱?是粗、是細?想像自己的身體好像竹筒,氣息像珠串般穿來穿去;或可專注於呼與吸時腹部的起伏。然而,這些都只是觀察、注意,不用任何方法來控制或強制呼吸,僅僅是注意。慢慢地,心便可以遠離原來所牽繫的外在境界,而達到清明自在的境地。

觀息如心相

  心漸漸靜下來了以後,注意氣息的吸進呼出,從中亦可體會一些道理。在這個世上,除了自己以外,沒有人能代替我們呼吸,如同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煩惱,也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死亡。於是,大多數人在反覆的打轉中,被無明與欲望所驅使,不知道解脫輪迴、解脫貪愛與瞋恚的可能性。但是,我們不能只呼而不吸,或只吸而不呼,就像我們常常希望萬物恆長久,卻往往事與願違。所以,快樂不會永遠不變,煩惱也不會永遠存在,也因為一呼一吸是如此循環交替著,我們才能從無常生滅的煩惱中解脫出來。所以,「解鈴還需繫鈴人」,看著氣息「入無積聚、出無分散,來無所經由、去無所履涉」(《釋禪波羅蜜.卷八》),正說明了心念的虛妄,故說「觀息如心相」。

  孔子曾在河川上看著流動的水,感嘆著「逝者如斯夫,不捨晝夜」,就像我們剛剛呼出的那一口氣,也永遠不會再回到體內來。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無論睡覺、工作、吃飯、休閒……呼吸仍然照常運作。因此,我們可以時時地覺知,並清楚地向內觀照,在這觀照的同時,便是回到自心的當下,學習放下所有的煩亂與困頓。練習專注於氣息的微細窮盡,如同佛陀的弟子周利槃特伽,因記性奇差,佛陀便教導他在結夏安居時調出入息,慢慢地,他觀察到剎那間氣息的生滅,「返息循空」,了解了世間無常、萬法空性之理,而證得了大阿羅漢。

  呼吸,跟著我們一生,如此平凡,卻又如此不簡單。氣息出入,雖在鼻端,卻又周遍全身。藉著觀息,觀己自心,念念回到當下,出入之間,沒有執著,沒有掛礙。呼吸之於生命,正如同心之於人一般。以一顆覺悟之心覺察呼吸,一個有意義的人生,從此展開。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