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7
 
本期主題:教養子女的中庸之道







 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,網路構築出來的虛擬世界,成為現代學子的真實人生。在此趨勢下,對於子女的管教何時該鬆、何時該緊?什麼才是真正地為孩子好?……在在考驗著父母的智慧。

  佛法的「中道」與儒家的「中庸」等千古的智慧,依然適用於現代,讓親子關係不因過高的期望而疏離、緊張,也不讓孩子在過度的保護下變得脆弱、放縱。執兩用中,寬嚴有度,發揮家庭教育的真正功能,才能讓孩子成為社會的砥柱!



給孩子最好的禮物

文/普親精舍護法會司儀組組長 傳硯


  在大眾普遍講求「愛的教育」、「快樂學習」之際,卻遠從美國傳來震耳鼓聲──虎媽「嚴格的華人教養方式」成了教育子女的新指標,衝擊著家長們:孩子的學習到底是不要輸在起跑點,抑或不要揠苗助長?

升學主義掛帥

  台灣教育在「多元學習、多元入學」的光環和願景下,究竟是給了孩子更多的學習空間與選擇,還是更多的填鴨式教學及家長間的軍備競賽?二者之間很難下個定論。

  快樂學習、適性發展,找出孩子的興趣、培養專長,讓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貢獻一己之力,同時擁有快樂、安定的人生,恐怕是每位家長最希冀的教育方式。但在現實生活中,師生間、同儕間人際互動的負面消息不斷,教改後,國小、國中、高中、大學間學習的落差級級升高,層層的升學壓力與變化無常的就業市場,讓孩子們對興趣、目標與未來茫然,普遍缺乏學習動機,一旦孩子學習的成果不符父母期望時,常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與衝擊,「如何教養子女?」這個課題,考驗著父母拿捏、取捨的智慧。

  小時侯,每每成績不好,母親擔憂、難過時,外公總會勸母親:「一隻草,一點露。」等自己為人母後,才知道要不擔心真的很難。老大就讀國小後,陪孩子完成功課成了我人生最痛苦的時刻。看著孩子一筆一劃寫著作業,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漸漸浮現。孩子常常握著筆停格不動,必須一再提醒,才有緩慢的進度。

  隨著課業加重,過敏的問題又來搗蛋,經睡眠門診診斷,過大的扁桃腺阻擋了呼吸道,有醫師建議作局部切除,但也有醫師強烈反對,因切除後仍會再長,只有徒增痛苦與風險,呼吸道會隨著孩子長大而變大,相對扁桃腺會萎縮變小,問題自然消除。但不接受手術,當下的問題是孩子睡眠時鼾聲大作、間歇性呼吸中斷和血氧不足等,再增學習的障礙。

  孩子動作慢、學習能力不佳,不論在師生或同儕間的互動上,都明顯受到排擠和冷落,為了督促孩子讀書、寫功課,嘴裡必須不停地喊:「快一點、快一點、再快一點!」耐性也隨著時間流逝,眼看著進度遲緩,心中的無明火就不由得升起,親子間大眼瞪小眼,劍拔弩張的緊張氛圍,掩蓋了所有的愛心、耐心與慈悲。情緒性的語言和肢體動作,瓦解了家中原來的和諧、平靜。孩子在學校得不到學業上的成就感,感受不到同學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;在家裡,原本形同玩伴的父母又成了張牙舞爪般易怒的羅剎,孩子退縮、缺乏自信,善良的個性和不善表達的特質,讓他默默承受身心的一切不適。

  隨著課業需求,除了學校、安親班外,還要上補習班、才藝班,從週一到週五及假日馬不停蹄的緊湊作息,讓孩子身心俱疲。負責接送孩子的我,也不堪工作、家庭兩頭燒,累得病倒。這時候的我,真的很希望自己能有三頭六臂,能夠稱職工作又能滿足兩個孩子不同的學習需求。

佛法安定身心

  這時,奇蹟發生了!在同事的介紹下,我帶著孩子到附近的精舍上兒童禪修班,每週六下午,我看著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練習靜坐、行香,一起用點心,一起搖頭晃腦唸著《心經》、《弟子規》。從蠕動不安的毛毛蟲,漸漸能做到短暫的「坐如鐘」,課業表現雖然平平,但日常表現漸漸沉穩。最不可思議的是,靜坐的數息法竟逐漸改善了孩子的呼吸問題,氣息變細了,晚上打鼾和呼吸中斷的情況也減少了。

  隨著兩個孩子陸續就讀普台學校,不僅是孩子,對整個家庭來說,都因此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。我從此不需再往來各個班別接送孩子,在普台,多元學習、適性發展、快樂成長並不是口號;在這裡,你可以看到師生間最真誠的互敬互愛,同儕間日夜相處互相磨合、攜手互助建立的深厚感情;並在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──英、日、法、西四語教學的學習下,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。此外,國學與心靈課程也培養出孩子們細膩、善良的心思;各式運動、音樂課程、社團活動,則拓展孩子的各項興趣與技能。最重要的是,我看到孩子快樂、滿足的臉龐,這是用全世界的珍寶都無法換取的。親子也因距離變遠反而更加親近,珍惜彼此每一個相聚的片刻。住校團體生活的緊湊節奏和責任制度,訓練孩子遵守常規與學習效率。孩子在老師用心的教導下,課業漸漸進步,重拾信心和學習樂趣。

  在升學掛帥的氛圍下,仍有很多父母認為沒有重複的考試、課業成績不夠亮眼,將來在劇變的就業與經濟環境中,孩子就沒有足夠的競爭力。現實壓力下,孩子的興趣、專長等重要性,遠遠在課業成就之後。然而,每一個孩子的資質、個性、際遇不同,沒有一種萬靈丹可以對治所有孩子的需求和問題,什麼才是孩子將來進入社會所需的專業,有太多不可確定的變數,假使能讓孩子擁有沉穩、慈悲的心性,以及面對困難、壓力的智慧,未來,不論孩子身在何處都會是最好的人才和砥柱。

  古時「孟母三遷」,只為了為孩子尋找最佳的教養環境,而今有導師 覺大和尚以其慈悲與智慧,創建普台國小、國中與高中,成就一個最佳的教育、學習環境,只要父母和學校密切配合,依照孩子的資質與個性,一步步地學習、成長,傾聽孩子的心聲,尊重孩子的選擇,讓孩子在多元學習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人生的目標,才是孩子、父母、學校與社會多贏的最佳局面!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