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5
 
本期主題:感受虛妄







一般人認為要「跟著感覺走」,但依種種感受而情緒起伏,卻是造作業種,流浪生死。
佛法以真實的智慧,讓我們了解感受的無常性、虛妄性,唯有「跟著覺性走」,才能真正地走向解脫自在的光明大道!



轉染成淨

文/普安精舍研經班學員 傳衍

  學佛前,以為名利可以滿足一切,迷失於權勢與財富的追求中,而不知世間的一切人事物並不是恆久存在的。經云:「積聚皆銷散,崇高必墮落,合會終別離,有命咸歸死。」又云:「萬般帶不走,唯有業隨身。」所謂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」,有求皆苦,面對逆境時,短暫的出國旅遊逃離現實,並沒有真正地解決問題。

  學佛以後,每年寒暑假期間皆上山參加禪七,發現自己的心境逐漸轉變,由剛開始的坐如針氈,到後來的調身、調心。從煩惱的此岸,乘法船到彼岸。定心、淨心、明心,破妄顯真,找到自己的真生命。過去「見山是山」,現在「見山不是山」,方知《金剛經》所云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」眾生執著感受,所以在煩惱的苦海中生死流轉,經云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放下心中的感受,方能自在步紅塵。

  然而,無始以來錯誤邪見已成習性,如業隨身。看到好的境界,心生歡喜;看到不好的境界,心生苦惱,患得患失。這念心千變萬化,起伏不定,情緒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樣,有時靜如鏡面,有時波濤洶湧。波濤洶湧時,起惑、造業、受苦,不斷地惡性循環。此時方知「無求乃樂」,所謂「境緣無好醜,好醜起於心,心若不強名,妄情從何起?」一切好惡並不取決於外境,而是來自於內心的感受。於是轉染成淨,轉識成智,成為重要的課題。日常生活中,須時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,經云:「見境不生貪愛,於理不生分別」,六根若著六塵,就會起煩惱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往內收攝,正所謂「道不用修,但莫污染」,不再對外攀緣,妄想分別少了,自然能與清淨的自性相應。

  古德云:「塵勞迥脫事非常,緊把繩頭做一場,不是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?」娑婆世界就像百花叢,裡面有各種顏色的花,期許自己「百花叢裡過,片葉不沾身」,這念心如同蓮花般,出淤泥而不染,方能漏盡煩惱,真正離苦得樂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