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4
 
本期主題:青少年禪修教育







身處在網路資訊泛濫、價值觀混淆的現代社會,
禪修教育對青少年益發顯得重要,
在沉澱心靈、探索內在及啟發覺性的過程中,
掌穩人生的舵,不讓青春迷航,
以佛法的智慧光明引領走向康莊大道。



禪修教育對青少年之助益

文/全國大專青年禪學會會長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 傳座

  青少年是人生歷程中一段不穩定之過程,處於叛逆時期,血氣方剛,容易受到周遭環境及同儕的影響。

  台灣的青少年同時也處於升學壓力時期,面對學校各種課程,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有課業學習上的問題,接近一半的學生有人際關係、生活方面之困擾,有些青少年則是找不到心靈歸屬,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,因此,台灣青少年的幸福指數相對偏低。

心有明燈不迷航

  台灣的教育升學掛帥,單一筆試評量方式,落於切割式知識記誦,課程種類繁雜,部分課程艱深難以理解,加上學生興趣、能力及學習資源等因素,成績低落,學習過程中屢遭挫折。課業表現達不到家長及自我要求,導致缺乏信心,自暴自棄。在人際關係方面,由於學科學習成果低落,上課聽不懂、無聊,熾盛之精力遂轉而尋求外界之感官刺激,上網及線上遊戲遂成為青少年最佳宣洩出口。網路上五花八門之資訊內容,散射式的思慮及無厘頭之對答,極易讓青少年沉溺其中,暫時忘卻煩惱,混淆價值觀念,乃至迷失方向。沉迷網路也導致作息不正常,親子關係緊張,加上社會教育偏差(物化之價值觀念)、同儕相處問題,排擠、霸凌等事件層出不窮,使青少年陷入焦慮狀態,青少年問題也成為家庭、學校及社會的負擔。

  中台禪寺所創辦的全國大專青年禪學會,成立的目的在接引年輕學子學習佛法,認識自我,追求人生正確的目的及意義。各佛學社團禪修教育的推動,由中台禪寺所屬之精舍法師指導,上課內容豐富,活潑多元;除了基礎佛法、指導禪修,也針對學生關心之時事議題進行討論。另外,也不定期安排專題講座,邀請法師至各校演講,並舉辦聯合迎新活動、期末聚餐、配合佛誕舉行浴佛節活動等。活動內容之設計安排,旨在為青年學子於繁忙課業、同儕互動影響中,得以有喘息的空間,藉由聆聽佛法教育,實踐禪修內涵,讓腳步慢下來、讓呼吸平緩,讓思慮沉澱清楚。

禪修體驗心生活

  禪學會所規劃之禪修教育,對於青少年的改變甚大,尤其是生活態度及觀念的調整。由於深信因果的道理,了解每件事情的成敗必有其因果,種好因得好果,造惡因受惡果,絲毫不爽,因此舉止柔軟了、粗暴言語不見了、壞脾氣離開了,笑容常掛臉上,人際關係隨之改善,這是接觸佛法後立即感受到的改變。學佛以前常被事情、功課追著跑,學佛之後勇於面對自己的問題、更有責任感,知道要把握當下、不翹課,認真學習,不再渾渾噩噩,學業也因此進步了。

  禪學會的同學雖然平日在社團、精舍中發心,但能有效管理時間,做事有次第、有方法,在校功課依然優異,在研究所入學考試中屢報佳音,贏得不少讚賞。學佛後變得主動積極,懂得與人結善緣,更有禮貌,知恩、感恩、報恩,父母親都能感受到孩子的改變,因此親子關係更加和樂。個性較為內向的同學,以前不敢面對大眾,自從參與社團活動之規畫,與同學一起共事,完成負責之任務,從學習與承擔中獲得成長。從觀念上的改變到身體力行,將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上,所謂「禪本平常吃茶吃餅揚古道」,能將禪的內涵落實在日常生活,就能轉念,認清方向,迎向光明的人生大道。

  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,有理想、有創意、有正義感、具活動力,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。在求學過程中,除了應具備之基本學識能力,亦應重視品格操守,以培養優秀之社會中堅。《尚書》云:「正德,利用,厚生」,在端正德行的前提下,人類利用自然界之資源發展相關技術,目的在利益大眾,然而,假使科技發展只為了追求經濟提升,強調感官刺激,就容易誤導青少年的價值觀念,使身心發展扭曲。因為物質世界之刺激,雖然可以暫時忘卻煩惱,事後卻更加空虛,煩惱絲毫未有轉變,因此,為尋求更多的感官刺激,增加身心負荷,形成惡性循環。禪修,能擁有超越物質享受的法悅,透過禪修教育,找到心靈歸依之所,專注一處,心更能踏實。禪學會在各大專院校之推動,已有相當成效,成為校園中的一股清流,普遍獲得學生及家長之肯定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