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3
 
本期主題:勇敢面對







  當困境來臨,您選擇面對還是逃避?

  「逃境安心」,可以產生遠離境界的假象,但如影隨形的心理壓力卻是始終無法擺脫的。這時,與其暫時麻痺自己,不如選擇勇敢面對。

  同樣的境界,用不同的態度面對,就會有全然不同的結局。希望境界改變,就要先改變自己。因此,面對境界,也就是面對自己。

  以面對取代逃避,用承擔換取經驗,生命才能真正地突破與提升!



心淨國土淨--覺大和尚開示

編輯部整理

  人生有八苦,想脫離這些苦,不是用醫學、哲學、科學來脫離。例如,有了病苦,知道是過去因所感的果,是業障所生。假使不知道消業、轉業,醫學再怎麼進步,都不容易對治。醫學的進步,使得一些病消失了或可以醫治了,但卻出現愈來愈奇特的病,始終沒有辦法根除。這是什麼原因呢?因為人們的殺業太重。希望病能痊癒,就要懺悔、轉識成智,從這念心做起,沒有貪心、瞋心、癡心、慢心、疑心,起慈悲心、平等心,誦經、持咒、念佛、打坐,進一步契悟空性,這樣,所有的病都會好。為什麼?因為心轉過來了,安住在正念,心就不動了,就能慢慢轉變生理。

業從心生 境由心轉


  外面的境界和我們當前這念心,是息息相通的。明白這個道理後,如果想轉境,不能用逃避的方法;想要消業障,也不能逃避。有些人覺得社會不好,離開台灣,想找一個清淨的所在去發展、享受。假使業障沒有消,走到哪裡去,都是障礙;如果我們把業障消了,福德現前,走到哪裡都是淨土。有人覺得台灣不好,移民美國,還是一樣有老苦、病苦、死苦,還是有天災地變、火災、水災、風災、地震、殺盜淫。所以,我們這個世界、外面的境界,都是隨著自心現出來的。要想得解脫,也不是離開這個身體,而是解脫自己的煩惱。把身體燒掉、自殺,業障還在,還是不能解脫,而且是罪上加罪。

  目連尊者神通廣大,琉璃王滅釋種時,以神通力把五百童男、童女送到缽裡,把缽放到天上。等戰爭過後,這五百童男、童女在天上的缽裡,統統化成血水。天道是修十善、修四禪八定才有的果報,你沒有這個功德,住在那個地方也不安定。因為心不清淨,沒有福德,所以住在那裡也不安定。

  歷史上記載,張獻忠反明時,帶兵到四川,在山林裡休息。附近的百姓聽到張獻忠來了,嚇得四處逃竄。有一個人不知道往哪裡逃,想來想去,認為往深山裡逃比較好。逃到深山以後,看到路邊有棵梧桐樹,他鑽到樹的空心處,認為很安全。這時,張獻忠的部隊為了抄捷徑,決定翻越山腰。走得精疲力竭了,在半路上休息。張獻忠下令休息時趕快磨刀,這時有個大力士要試刀利不利,看到山下有棵半截的梧桐樹,一刀砍下去,裡面掉出個人頭。這就是在劫難逃。

面對因果 心淨土淨


  佛法告訴我們,有因一定有果,逃避、不願承擔,只是徒增煩惱。要積極從因上努力,才能改造命運,而不是在果報上追求。了解了以後,現在不種生死的因,將來就不得苦果。佛法說諸法都是緣起,假使不知道這個道理,失敗了就會消極、自殺;成功了,認為完全是自己的功勞,心生我慢、目空一切。了解緣起的道理之後,就知道成功是仗因託緣所生,來自於許多人的幫助;失敗了,是因緣不好,不是社會、也不是別人造成的,而是我們過去沒有結到緣,過去不夠努力,從現在開始要精進、要努力。有這樣的觀念、知見,學業、事業就能成就,道業就會進步。

  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,離世覓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」逃境安心是沒有用的,想要脫離苦果,就要從當下這念心來轉,這念心一片清涼,心清淨國土就清淨了;假使心不清淨,到什麼地方都是穢土。所以,要面對現實、面對問題、面對因果,對每一件事情都要認真、負責,培養自己的智慧、慈悲、定力,即說即了,即做即了,這就是佛法。佛法不離世間法,世間法做好了,就是福報、就是功德。不執著福報、不執著功德,就是中道實相。

  明白這個道理了,時時刻刻安住正念、安住正定,保持覺性,念念分明,處處作主,這念心就是真淨土。一般人不了解,想生極樂世界、想生天堂,東求西找,是找不到的。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正見名出世,邪見名世間」,《楞嚴經》亦云:「一念迴光,即同如來。」回光返照,心開意解,煩惱即是菩提,生死即是涅槃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