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0
 
本期主題:善知識







道不遠人

文╱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樺法師



  孔子欲問道於老子,不遠千里,長途跋涉,然而,好不容易見到了老子,老子僅是交給孔子一張地圖,規劃了一些參訪古蹟及景點的路線。這樣的結果,著實令人感到詫異。但是,當孔子真正按圖索驥地實地考察,透過參訪的潛移默化,先秦道統的輪廓樣貌,具體地在腦海中建立起來,孔子最終體會了老子的用心。

因上播種勤灌溉

  跟隨著導師 覺大和尚修行,期待著什麼樣的修行生活?是否執著於事相上的見到 導師、聽到 導師的叮嚀才算數呢?出家至今, 導師雖未時時在自己身邊,生活周遭卻處處流露著 導師的教誨。中台世界的每一處,無不呈現著 導師的用心和努力,弟子們的心中都知道: 導師是無處不在的。而一趟行旅,讓自己更宏觀地見識到 導師的慈悲與智慧。

  參觀普台高中,建設品質的精良不在話下,從 導師重視「教育」的這一環,更呈現許多意涵和啟示。中台建設之初,為培育僧才,創立中台佛教學院;同時,陸續於台灣及海外各地設立精舍,於滾滾紅塵中,接引有緣大眾;有感於教育須從小扎根,於是建設普台國小、國中、高中。於世、出世間,都能深刻感受 導師在因地上耕耘教化之慈悲願心。

  事實上,以功利的角度來看,從事教育所投注的金錢、時間、精神、體力最多,而成效卻不是那麼立即與顯著,中小學的教育尤其如此。試想,要等待種子發芽、長成大樹,需要多麼漫長的時間呀!從菩薩的悲心願行來感知, 導師實是用心良苦!古人云:「種樹者必培其根。」要使國泰民安、社會安定繁榮,撥亂世而反之正,務必從根本做起,而基礎教育正是根本中的根本!不躁進、不慕求眼前的利益,一步一腳印地踏實走著,在因地上辛勤耕耘,相信在不遠的將來,這些小樹苗即能茁壯為昂然挺立的大樹,成為世界、國家的中堅棟樑!

和光同塵化群機

  由於深刻感受到 導師對教育的重視,因此愈發地珍惜在學院薰修的因緣,並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:發願成為 導師的千手眼,荷擔如來家業,利樂一切有情。

  此時,腦海浮現九十七年底配合埔里鎮十二年一次祈安清醮的「冬季萬人齋供法會」, 導師是如何看待因緣、形隨運轉呢?從供齋現場的楹聯:「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,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」,胸襟何等開闊!連續五日的齋供,雖是「無限量免費供應」,菜色卻不因此隨便,除了基本的飯菜之外,另有炒麵、炒米粉,而熱湯、甜點更是一應俱全。五天下來,成就了六萬多人次吃素功德。

  當大眾汲汲於名利,不斷計較、籌量著聚斂自己的財富時, 導師卻逆向地以身教示現:「施比受更有福。」只問眾生是否得度,至於「如何方便?」「是否有利?」卻往往不是考慮的重點。從無私的付出中,成就了殊勝的法緣,種下眾生未來得度的種子,這是慈悲,這是智慧!

應機接物盡是道

  走在中台世界的每一寸土地,觸目所見皆是 導師的高瞻遠矚。步履其中,不禁想到:「兄弟上山,各自努力。」自問:「是否找到了修行的路頭?」看著中台的各項建設逐漸具體落實,看著大眾在此找到生命的方向,回首自己出家後的成長和改變,自己更加堅定:修行是一條絕對光明的路,從 導師修行有功的示現,更明白修行有不可思議的力量!

  然而,外在的一切終歸壞空,思惟著 導師「做而無做」的提示,何以明知一切皆是虛妄不實, 導師仍辛勤地創造因緣,大作夢中佛事?中台世界已有許多的不朽成就,任一項都是奇蹟,而我們卻仍不斷地創造下一個奇蹟,這是為了什麼?忽然間體悟到 導師教化的深意──經云:「非凡夫行、非聖賢行,是菩薩行。只如今行住坐臥,應機接物,盡是道。」藉由事相的方便,一次又一次地去啟發、去契悟那當下不生不滅的靈知靈覺。這條路,走對了!

  導師幫我們把路都鋪好了,身行實踐、心行覺知,一切法遍一切處,道不遠人,寶藏即在咫尺間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