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 台



125
 
專題思惟







名建築師李祖原專題講座 ── 存在與表達

文/編輯部

  為了帶領大眾一窺建築的堂奧,十二月十三日晚間八時,本寺特邀當代建築大師、中台禪寺護法總會總會長李祖原來山演講,講題為「存在與表達」。 李建築師通古博今,學貫東西,以其投入建築三十餘年的經驗、東西方哲學及佛法教義等思想體系,透過深入淺出的演說,介紹從埃及以至現代的著名建築,讓大眾對東西方建築的發展有基本而完整的認識。

  李建築師在一九六一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,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建築碩士學位。後於美國費城Nolen-Swinburne & Associates建築師事務所、波士頓都市設計計劃發展局及洛杉磯William L. Pereira & Associates建築師事務所擔任建築師,一九七八年回台創立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。李建築師於一九七○年與名建築師貝聿銘、彭蔭宣合作設計日本大阪博覽會中國館,首度展露頭角,三十多年來所設計的建築不僅成為都市的重要地標,更因作品中所加入的中國及新時代佛教特色引起國際的注意,如埔里中台禪寺、台北一○一大樓、大陸法門寺舍利塔等。李建築師不僅是台灣建築界各類獎項的常勝軍,更曾獲得內政部頒發的第一屆傑出建築師獎;二○○○年首度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,將台灣建築推上國際的舞台;並因多年來在建築領域的傑出成就,獲得二○○八年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殊榮。

  專題演講前,本寺住持見燈和尚特別讚歎李建築師在建築、學術、藝術、哲學等領域的非凡成就,此外,跟隨導師 覺大和尚二十餘年的李建築師也是一位精進的禪門行者,將 導師所開示的佛法精髓──心法,如實踐履於日用之中。自一九九四年起,連續九年擔任大專青年禪學會會長,帶動年輕學子修行學佛,並於二○○八年起擔任本寺護法總會總會長,護法護教,始終如一,是一位真正的菩薩行者。

東西文化的發展脈絡

  李建築師認為,自己幾十年來所從事的是思想及創作的工作。以佛教智者大師作出五時八教的判教理論為例,思想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具有「判」的能力,能知其優劣,才能做得出好的作品。李建築師從東西方偉大建築特色的比較中,帶領大眾認識東西方建築發展的變革。

  李建築師指出,自然與生命是人類文明史的大哉問,一切學問都是從這個問題出發,因此,人類的文明也可說是解決此一問題所得的結果。由於環境的差異,不同的民族對於自然與生命的解讀也有所不同,因而發展出東西方不同的文化系統。

  文明可分為「器物、文字及符號」三大系統。在器物文明裡,人與自然幾乎不可分開;發展至文字文明後,分為象形文字與拼音文字;接著進入符號文明,即是科學時代。文字的發展,是區域文明最大的分野。中國以象形文字為主,保留圖形,保留與自然的關係,具有還原的個性,是綜合的文化系統;西方的拼音文字,去除圖形,發展成理性、分析的文化系統。由於文字的發展不同,造成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。西方重視知識理性,東方則是生命智慧;在建築上也是如此,西方建築重視線條、外觀形式,東方建築則是以「生命為非形式上的概念」為主軸。

理解建築須攝用歸體

  整個人類的文明就是在「尋體」。「體」即是「存在」,也就是「自然、生命」,屬還原系統;「用」就是「表達」,亦即「形式」,屬開放系統。 導師所開示的「安住大乘心,善開方便門」,大乘心即是體,是存在;善開方便門是用,即表達。建築工作,就是善開方便門的一種表達。若能在用中歸體,這個建築就會完成。

  「定」與「樂」是建築的兩大核心議題,建築的尋體,即是達到「定」與「樂」。建築空間必須締造「安定」,讓人們得以安身立命;再者是美學,令人感到「快樂」。建築的好壞,便是由「定、樂」與否來判別。
中台禪寺得獎紀錄
中台禪寺榮獲「二○○二台灣建築獎」
中台禪寺室內燈光設計榮獲二○○三年
「第二十屆國際燈光設計」卓越獎

  接著,李建築師分享設計、規劃中台禪寺的過程。多年前,為了籌建中台禪寺,李建築師一行參訪日本、韓國、大陸叢林、名山古剎,並實地考察埃及、希臘、羅馬等地建築。在導師 覺大和尚的指導下,整體建築融合東西文化、傳統與現代,如律如法,合乎中正、有定有樂,並大用歸體,成就出新時代的偉大宗教建築!

  最後,李建築師回歸主題「存在與表達」,他指出,建築「不在形式,而在生命」,在表達與形式之外,必須去看建築本身的生命(存在),才能正確地理解建築。晚間十時二十分,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。

  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