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
 
本期主題:以病苦為師







 

人間菩薩

口述╱普仁診所院長、中台禪寺女眾部副住持 見術法師
編輯部整理


   對一般人來說,生是喜悅的,老、病、死是痛苦的。然而,無論是貧賤或富貴,無論是自己或他人,或早或晚,都免不了得經歷這些過程。對修行者而言,面對每天不停上演的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,醫院不啻是一處警覺無常、參究生死最好的道場。

  在醫院裡,有一些看起來平凡不過的人,將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,譜成篇篇動人心弦、莊嚴的生命樂章,這些不平凡的心靈,為我們度己度人的菩薩道,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力量。

用感恩代替怨尤

  曾經有一位開小雜貨店的老闆,過著平淡知足的生活,他常利用閒暇時間發心至慈善機構擔任義工。罹患B型肝炎的他,也定期至大醫院追蹤檢查。三年前,雖然發現肝臟有一處陰影,院方卻沒有告知他及給予治療。後來,受背痛所苦的他就醫時,才發現B型肝炎已變為肝癌,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脊椎。

  有一回,朋友問他:「你會不會對當初醫生沒告訴你肝臟發現的陰影而氣憤、不平?」他回答說:「不會,其實我很感恩那個醫生。」友人問:「為什麼?」他說:「他讓我覺得我自己沒有生病,快樂地過了三年,也讓我得以在那段時間,去南亞海嘯災區發心賑災。」又問:「那你會不會覺得現在不能繼續發心,躺在床上無法動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?」他說:「我還是覺得很感恩,因為最近有人拿了一些佛學書給我看,雖然我現在不能修福報,可是我可以靜下來修一點智慧。」多麼令人動容的一段對話!

  當病況危急時,他仍不願意開刀,因為他希望保留完整的身體,捐給醫學院作為大體老師,供解剖教學之用,貢獻他人。後來,他的情況持續惡化,感染、失血等陸續出現,臨終時,他放下已經壞散的身體,不再急救。他對這一生毫無遺憾,深感這輩子能這樣充滿著希望,並帶著家人做這麼多好事、幫助這麼多人,是一件充滿感恩的事。

以平靜取代悲傷

  另一個故事的主角,是一位一百零三歲的老伯伯,他的個頭高大,神色平和。由於肺炎的狀況不穩定,雖然都是些小毛病,但一直無法出院。他們一家人都很和善,看起來也有一定的教育水準。

  這位老伯伯雖然沒有辦法清楚地講話,病程中許多指數也起伏不定,但他始終都很詳和、很平靜。有一天,我問他兒子:「你父親這輩子做了很多好事,對不對?」他的兒子說:「嗯,我父親以前在重慶的時候當大法官,曾推動通過冤獄賠償法,光是那一年,冤獄得以平反、被放出來的就有一百多人,而且父親一生都很清廉,做事情也很公正,在司法界,只要提起他的名字,大家都豎起大拇指,非常地尊敬。」後來,我才知道這位老伯伯是前檢察總長,他得到了國家頒發的終身奉獻獎。

  後來,他的病況陷入危急,但他仍然是一派安然,他的家人自海內外趕了回來,聚集在病榻前。不久,病房中竟傳出歌聲,是老伯伯最喜歡的「高山青」。後來,他的兒子告訴我:「父親不希望我們對老病死這些事太難過,所以我們用他最喜歡的這首歌送父親最後一程,並用一首『珍重再見』,祝福彼此未來有緣再相見。」他的父親就在歌聲中安詳地往生,全家人沒有一個人哭泣、難過。他們是用祝福的心,祝福父親未來的旅程走得平安,走得像這一生一樣安詳自在。

  這位令人尊敬的長官,將生命中的重大波瀾,化成輕盈的漣漪,就像一艘輕舟,優雅地在湖面上滑出一道淡淡的水紋,隨後又歸於平靜。

黑暗中看見光明

  學佛的醫師和一般的醫師不同之處在於不僅僅要醫好病人的色身,更重要的是希望將生命的真相傳達給病人,減少病人對老病死苦的恐懼。但是,從習醫、實習到成為專業醫師的過程中,與其說我們用藥物治癒了病患,不如說病患用苦難教導了我們極為可貴的人生智慧。

  佛經說,心念的力量,可以轉苦緣為樂具,這不惟是一種理念,更可以用生命來實踐。這些以病為師的人間菩薩,適足以讓身邊的人、乃至一切有緣的人感動,並以他們為師……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