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7
 
本期主題:自在--無煩無憂無掛礙









人生這口布袋

文╱普方精舍禪修班學員 周莉莉(傳謙)

  年輕的時候,我曾以懂得享受孤獨而自豪。

  初春的早晨,麻雀擠在玻璃窗前吱吱喳喳地把我催醒。此刻,在薄薄的陽光下懶懶地讀報,最是悠閒。如果再來一杯熱牛奶和兩片烤土司就加倍幸福了。

  夏日午後,竹簾把豔陽隔在屋外,大地慵懶地睡著了。我會用心愛的青花細瓷杯泡一杯曼特寧,讓韋瓦第悠揚的樂音陪著我一起看梵谷和莫內,細細品嚐一室閒情。

  秋景蕭索,細雨灑窗,益添淒清。此時在燈下讀余秋雨別有滋味,隨著他神遊故國,在莫高窟前跺腳,替蘇東坡抱屈,為阮籍、稽康嘆息……領受一場場文化的洗禮。讀張愛玲亦佳,幽暗詭譎的氛圍如秋氣肅殺,讓人屏氣凝神,想從夢魘中逃離,又想一探華麗背後的蒼涼。

  至於冬天,就是大筆練字的好季節了。愈是入夜,精神愈好,筆意愈是流暢。也可以讀幾首詩,刻一方閒章,或者給遠方的友人寫信都好,歲末是散播溫暖、昭告天下我一年都安好的時候。

  看電影則是我的最愛,不可一日無此君。把一整天沈重的工作負擔拋開,躺在軟軟的沙發上,一動也不動地盯著螢幕,隨著劇中人一顰一笑。切一塊起司派,來一杯薰衣草茶,然後覺得自己簡直把天下的幸福都佔盡了……

幸福、自在的元素在哪裡?

  咀嚼幸福之餘,心中一直隱隱有些擔憂:哪一天,如果失去了音樂、書、咖啡、電影……以及家人和朋友,日子要怎麼過下去?如果失去了這些讓我自在的元素,我孤獨的靈魂要攀附在哪裡?

  現在只要回想起那時過日子的方式,不禁要冒一身冷汗。要想那樣悠悠哉哉徜徉在一個人的世界裡,可是得庭園靜好、歲月無驚、身體健康、家人平安、無是非到耳才行。無拘無束的表相要揮霍掉多少福報才能換得?而以為自己灑脫,其實只是在不斷的攀緣間飄泊;以為自己風雅,其實只是害了嚴重的貪病──貪閒、貪無事……

  走入精舍接觸佛法以後,我不再縮在自己的殼裡作自己的夢。上禪修課、參加法會、誦經持咒、出坡作務,在法師的慈悲接引下,長期薰修,逐漸體悟到:自在是心境,而不是表相閒得做些不算事情的事虛耗生命。

  學佛以來最大的收穫,不是得到了什麼,是學會放下。學會多用減法,減掉物欲、減掉貪念、減掉樂於閒適的執著……減掉沾染在心鏡上的無數無數的塵埃。

放下布袋 何等自在

  「放下布袋,何等自在」,自在似幸福的青鳥,夢裡苦苦追尋,驀然回首,得來全不費工夫──只要肯放下,心中無一物,就是真正的自在。

  但是,每個人的布袋裡裝滿了各自的執著:親情、愛情、友情、事業、財富、聲望……件件捨不得,樣樣放不下。肩上扛得愈多,愈無法伸展雙翼,只得看著幸福的青鳥在湛藍的天空愈飛愈遠,望天興嘆,徒呼負負。

  放下並非捨棄一切。放下是盡心把事物照應好,而不留掛礙。把親人照顧好,而不時時憂心;把工作料理好,而不時時掛懷。事來直下承擔,事去即刻捨離,如雪泥鴻爪,如船過無痕。不執著才能真逍遙、真自在。

  「心中無一物,心中無限大。」境來則應,逆順隨緣,如千江水映千江月;境過即捨,一絲不掛,如晴空朗照萬里天。

  我的布袋愈來愈輕了,你的呢?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