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6
 
本期主題--願力








 
 
 

覺大和尚開示願力的重要性 
 


  人的一生,是由願行引導方向,假使願行的方向錯誤了,這一生就是黑暗,願行正確,則處處都是光明。一般人沒有切實去深入了解,願心的力量的的確確不可思議。如果沒有願心和目標,在日常生活中,乃至我們的言行上,都產生不出任何力量。所以,願力非常的重要。

悲愍眾生 願皆成佛

  修行學佛更要發願,為什麼呢?是基於慈悲心、四無量心,觀眾生和我們有三世因果,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親眷、過去的朋友、六親眷屬,我們不忍心他們受苦,所以要度他,這是第一個原因。第二個原因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所以要使每一個眾生都能覺悟,人人都能成佛。

  儒家云:「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雖不能至,心嚮往之。」如果修行的目的是在成佛,向佛的方向去努力,即使成不了佛,還可以成菩薩。發了菩薩願行,菩薩位做不到,最低限度還可以證羅漢果。發了證羅漢果的願行而做不到,最低限度還可以保持人身。如果我們的目的僅在於做人,這種願望就過於淺薄,把自己看得太渺小,菲薄了自己。每一個人都會有點懈怠,都會原諒自己,如果只想做人,最後人格也建立不起來。為什麼呢?五戒做不到,人格就圓滿不了,即使想做人,到最後卻可能是墮入三塗惡道。故而願行一定要廣大,有了廣大的願行,再配合實際的行為,就能達到目標。否則,取法乎上,得乎其中;取法乎中,得乎其下;取法乎下,就什麼也得不到。所以,修行首要就是發願,要有成佛的心願,最低限度也要有這種想法。

犢牛發願 蒙佛授記

  佛陀有一次示現感冒,要阿難到婆羅門家化緣一缽牛奶。阿難尊者於是捧著缽,來到婆羅門的住所。阿難尊者對婆羅門說:「現在是布施、供養的大好機會,釋迦牟尼佛感冒了,請把握因緣,布施一缽牛奶供養世尊。」婆羅門聽了,說道:「我的牛拴在牛欄裡面,請你自己到牛欄裡面去擠吧!」

  阿難尊者走到牛欄裡,對著一頭牛說:「牛啊,墮入畜生道很苦的,想要離苦得樂,要發菩提心、發大心,以你的乳汁來供養世尊,可以增長功德、福報,將來可以得到解脫。」老牛聽到阿難尊者這樣一講,牠忽然有所領會,清楚地知道自己由於過去做錯事,五百世都變成了牛。心想做牛實在是很苦,就跟阿難尊者說:「我現在能將乳汁供養釋迦牟尼佛,實在很歡喜,希望我能早日得到解脫。」又講:「我才剛生了小牛,小牛出生還沒有多久,需要吃奶,請留一些奶給我的小牛吃,其餘請全部供養世尊。」這時,小牛在旁邊聽得一清二楚,牠也說話了:「做牛實在太苦,我寧願今天一天不要吃奶,請把留給我的奶水,全部供養世尊。」於是,阿難尊者就把所有的牛奶帶回去供養了釋迦牟尼佛。

  釋迦牟尼佛對阿難尊者說:「阿難,你在化緣牛奶的時候,有沒有聽到小牛和老牛講了些什麼話?」阿難回答:「我聽到了,老牛很歡喜供養世尊,希望早日解脫,不再做牛。小牛則發了大願,希望將來成就佛的智慧,普度眾生,要把供養奶水的功德,回向無上菩提。」

  這時,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:「同樣是一件事情,由於布施者發心不一樣,所得的功德、智慧、果報,也就完全不一樣。老牛布施,希望得到解脫,所以這一生結束以後,牠將轉世做人,並且出家修行,證得緣覺的果位。而小牛,由於牠現在的真誠發願,願心廣大,這一生的苦報受盡,來世生生世世修菩薩行,將來圓成佛果,佛名乳光如來。」

發弘願 成正覺

  四弘誓願: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」什麼是「成佛」?就是我們這念心,由相對達到絕對,由染污的心達到清淨的心,由煩惱的心達到寂滅的心。心達到這個境界,就一切解脫,超凡入聖,證到涅槃的境界了,即稱之為成佛道。

  四弘誓願是共願,過去佛、現在佛乃至未來修行的人,都要先發此四弘誓願。除了共同發願,自己也可以發別願。我們開了智慧,有了定力,也可以發自己的誓願,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、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,乃至觀世音菩薩的願、地藏王菩薩的願、普賢菩薩的願,都屬於別願。每位菩薩有其個別的願心,這些願都是由慈悲心所發,因為有慈悲心,這些願才真實。所以《華嚴經》云:「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,因於眾生而起大悲,因於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覺。」

發菩提心 超凡入聖

  為什麼要發菩提心?就是要超凡入聖。超凡入聖,必定要有菩提心的存在。聖,也有層次,最高的境界就是佛果。佛果之下是菩薩的果位,菩薩有三賢十地,這些都須發菩提心才能契悟得到。假使我們有了菩提心,將這個種子播下去,就有了一個努力的方向,那就是最真實的道理了。

  怎樣發菩提心呢?第一要先從事上來發菩提心。怎麼發?首先還是要發大願。四大菩薩中,地藏王菩薩代表大願,文殊菩薩代表大智,普賢菩薩代表大行,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悲。假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上,有地藏王菩薩的大願,又有文殊菩薩的大智慧及普賢菩薩的大行,什麼是大行?修一切善,斷一切惡,度一切眾,這就是大行。而且不但是現在要發大願,盡未來際都要發大願,不但是發願在人間度眾生,而且還要發願到地獄去度眾生。就像地藏王菩薩發願:「地獄不空誓不成佛,眾生度盡方證菩提。」有了願行,然後本著慈悲、智慧,身體力行,如此發菩提心的前方便就開始了。假使沒有這些願行,菩提心就不落實。心願廣大,發心廣大,菩提心就廣大,就能證大菩提,這個就是大願,就是從事上發菩提心。

  修菩薩行自利利他,弘揚佛法,成就佛道,成就佛的智慧,發這個大願是我們修行最重要的關鍵,具足了大願、大行,才真正不會退失菩提心。能至誠懇切的發大願,才能進一步落實日常生活中的修行,如此方能真正契入菩提心。

 
 
 

願力開展心格局
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/見離法師

  小學時代,相信不少人寫過命題為「我的志願」的作文。當時年紀小,大家漫無邊際地寫著:我希望長大當老師、當科學家、當總統……

  童稚的希望,常常不被當真。事實證明,大部分的人也常常不把自己小時候的希望當真。那曾經寫過的一念希望,彷彿一抹彩霞,瞬間即逝,除了為童稚的天空填上一筆美麗色彩,並不曾真正發揮多少力量。

  願力則非如此。願力是有「願」有「力」的,雖然也算是一種希望、一種想望,但這股想望卻是堅定而強烈的,甚至可以強烈到成為一個生命的目標,可以為這個目標而奉獻自己的財、智、心力、體力,成為引導生命方向的一股強大力量。

  生在娑婆世界,除了乘願再來的菩薩,大部分的人幾乎都是隨業流轉的。也因此,我們這輩子的生命,幾乎受著過去業因的牽引,而在其中苦樂悲喜,不能自己。除非一朝心意開通,了知三世業因,立志超脫其上,以「願」為生命之舵,以行願之「力」為生命之槳,為自己重新開航,並且堅定心願,堅忍向上。此即如佛法所說「以願力轉業力」,人而能如此,則扭轉業緣有望。

  有心有願不難,難在發心發願後,無法持之以恆,堅定行持。所以,如何「行願」,才是有願心之人應該正視的重點。人之所以發出願心,甚至堅定到成為一股強大願力,其中必有所為。不是為他人,就是為自己。為成就一己,目標較小,力道也小,遇到大的考驗就易退失願心;發心為成就眾人利益者,氣量恢宏,不易被挫折擊倒。古聖先賢之所以成為聖賢,往往就是在成就他人的千錘百鍊中,成就了自己百折不撓的堅忍毅力,成就了胸懷千古的高遠格局,成就了自己拯濟蒼生的菩薩行履。

  讓生命綻放曙光,超越自己,靠的就是這股願心。只要我們願意將自己生命的光和熱照耀他人,我們一定能超越得了自己。人人超越自己,綻放光芒,彼此光光相照,世界將何其明亮!

 
 
 
 
富樓那的弘法願行
 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/見鍵法師

  富樓那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,時常四處弘揚佛法。一日,富樓那將遠行弘化,向佛陀告假:「佛陀!請您慈悲,准許我到輸盧那國去傳法。」佛陀對於他的請求,非常歡喜,但知道弘法不易,尤其是在輸盧那國,因此說道:「輸盧那國是個很偏僻的地方,那邊的人民性情粗暴、兇惡,你難道不怕危險嗎?」聽佛陀這麼一說,富樓那不但沒有絲毫畏懼,反而更堅定地表明自己弘法的志願,再次懇求佛陀成全!

  佛陀很高興弟子能有如此的願力,為了再試驗富樓那,因此問道:「如果輸盧那國的人民不肯接受你的傳法,反而對你破口大罵,該怎麼辦?」

  「世尊!如果他們當面辱罵我,我也不覺得他們可怕,因為只是罵而已,並沒有用棍棒、石頭打我。」富樓那毫不考慮,恭敬地回答。

  「如果他們用棍棒、石頭打你呢?」

  富樓那回答:「我仍然覺得他們是可以被教化的,因為他們只是用棍棒、石頭打我,還沒有用刀杖刺傷我。」

  「如果他們用刀杖刺傷你呢?」

  「我認為他們還好,因為他們並沒有兇殘地把我打死。」

  「假使他們把你打死呢?」

  「色身原本終歸壞滅,我已證得羅漢果位,即便色身衰亡,但得入清淨安樂的涅槃境界,這對我並無妨礙。」

  佛陀聽了,稱讚道:「富樓那!你有如此忍辱不退的願力,無論順境逆境,都能如如不動的面對,相信你到輸盧那國,定能度眾無礙,現在就儘管出發吧!」富樓那得到佛陀的鼓勵,更加強了傳法不退轉的決心,他頂禮佛陀後,在一片祝福聲中,道別了比丘們,向輸盧那國前去。

堅定願行 慈忍化導

  肩負著宣揚正法的志願,富樓那不畏艱辛地抵達這個比想像中還要落後的國家。為了改善民眾困頓的環境,富樓那首先融入他們的生活,不但教大家耕種的方法,傳授日用所需知識,對於病患的照護亦是不遺餘力。長時間下來,輸盧那國的人民對於富樓那也愈加地敬重、信任。而擅於說法的富樓那,除了不求回報地付出體力、精神,更時時惦記著弘法的大願。他常藉著和大家相處的因緣,隨機教化,把佛陀的智慧、慈悲,及珍貴的法寶與眾人分享,期許佛法早日在此生根,讓人人走向真正的安穩光明之道。很快地,許許多多輸盧那國的人民都皈依了佛教,富樓那在那裡收了五百大弟子,建立了五百僧伽藍。在眾生身上莊嚴自己的淨土,把法樂佈滿人間──這就是富樓那尊者的行願,只要有機會散播菩提種子,他總是精進向前。

  佛陀曾說:「眾弟子當中,富樓那說法第一,經無量阿僧祇劫,當在此世界成佛,名號法明如來。」富樓那於過去九十億佛國中,都是如此助佛宣揚正法,所以能得說法第一的美譽,最後蒙佛授記,終能成就佛果。

金剛非堅 願力最堅

  《大智度論》云:「菩薩從初發心作誓願:當令一切眾生得歡樂,常為一切不自惜身;若惜身者,於諸善法不能成辦。」釋迦牟尼佛過去的每一生每一世,為了度化眾生,心甘情願捨腦骨髓;地藏菩薩發願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,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」;觀世音菩薩「千處祈求千處應」,利樂有情;富樓那尊者不畏艱辛,廣傳正法。在在都顯示,只有發菩提心,以利益眾生為出發點,才能真正做到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,才是真正的菩薩。

  古德云:「入道要門,發心為首;修行急務,立願居先。願立則眾生可度,心發則佛道堪成。」是以當知,金剛非堅,唯有願力最堅。身為大乘行者,除了念念上求佛道,還要心心下化眾生,以大願力成就一切菩薩行門。

 
 
 
 
以願導行
 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/見歆法師

  以願導行,修行的路必能始終如一。

  過去在精舍上襌修班,到出家之前,曾經歷不少考驗──腳受了傷、拄杖二月有餘,未敢奢望指日痊癒;論文頻遇瓶頸、一再延宕,畢業遙遙無期;父親頸椎上長了腫瘤,恐有全身癱瘓之虞……愈接近剃度的日子,考驗愈大。

  在面對考驗的過程中,除了一心祈請龍天護法、諸佛菩薩加持外,更因誦持《大方廣佛華嚴經.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》,深受普賢菩薩的慈悲願力所攝受、所感動,於是開始學習藉著「發願」來克服眼前一道道的難關。

願力感果 不可思議

  回想自己初開始著手論文,便遭到許多質疑,認為所選擇的題目是一個不可能達成的任務。然而究竟自己所為何來?不外是希望所寫的能對大眾真正有所助益。因此為了論文順利,而能早日圓滿出家心願,學習諸佛菩薩,至誠發願:

  一願能以此供養大眾、普利有情。

  二願能以此為如來家業貢獻心力。

  三願以此功德回向一切有情、累劫冤親、法界眾生皆能離苦得樂,發菩提心,永不退轉!

  四願此能使師長改變對佛法的觀念,更願我將來得以出家,度化師長、同學進修佛道,發菩提心,乃至護法護教永不退轉。

  五願生生世世跟隨大善知識出家修行,護法護教,不令大乘經典亡、不令聖教衰。

  六願我將來成道時,廣度諸眾生!不論眾生有多難度,即便喪己性命,亦當願乘願再來!

  藉著發願的力量,內心當中的不安逐漸穩定;雖然新的困難還是不斷地出現,但總有一股堅定而慈悲的力量支持著自己、推著自己不斷往前走,因為那是一個比眼前困境還要更遠大的目標。而不可思議地,這個原本在許多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務完成了,更不可思議的是,口試會場一片祥和──沒有尖銳的問難、沒有無法回答的問題、沒有僵持不下的尷尬場面,只有慈悲地護念和提攜。那是一場令與會者嘖嘖稱奇的口試,而自己更在整個過程中,看到了佛法的不思議,看到了願力的不思議!

提起願心 調伏煩惱

  現在,雖然出家了,但因為過去生薰修的不足、因為累劫以來的染著是如此深重,因為習氣是如此剛強、難調難伏,「發願」,更成了每日的定課。只因「菩提心易發,長遠心難持」,尤其當煩惱現前、習氣現前時,只有願力才能抵得過業力!「願」是擺脫煩惱之苦的最佳指南,每當返照自己的初心,提起自己的願心時,眼前的煩惱和境界便顯得微不足道,煩惱、境界反而成了逆增上緣,不再是障道重難。

  於是從早課的「普賢十大願」,乃至於每個獨步獨行、出坡作務,都是學習發願的因緣。「學習」是要學習在念念當中都要發願,以達到「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;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」;「學習」更是學習諸佛菩薩的廣大願心──心量有多大,願心便有多大;願心有多大,願力就有多強;而願力有多強,修行的步履便有多堅定。

  一切諸佛菩薩,皆為芸芸眾生而來,因為不捨一眾生的悲憫,所以發菩提心、大悲願心,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為眾生得離苦,更因此而成正等正覺。隨著修行日久,考驗日艱,唯有以諸佛菩薩為師,廣發大悲願心,超法界、越亙古,修行的路方能始終如一,乘著願力、踏著行履,菩提大道始終就在眼前。
當願聖教不衰,佛法永傳;普願眾生,永出三界,共入佛智!

 
 
 
 
起向高樓撞曉鐘
 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/見芥法師

  「四十餘年睡夢中,而今醒眼始朦朧,不知日已過停午,起向高樓撞曉鐘。起向高樓撞曉鐘,尚多昏睡正懵懵,縱令日暮醒猶得,不信人間耳盡聾。」偶讀王陽明這篇文字,宛若自身的寫照,心有深觸。多年枉作風塵客,曾經耗費許多生命在追求自以為實在的人事物,而今返照,到底鏡中的影像是真是假?

  夢中的笑聲、淚水、雲光山色,似乎都真實地上演著、存在著,可是,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,夢醒時聲絕色滅……那麼,現在自認為醒著的這些精采的人事物,是否也是另一場夢境?應該趕快醒寤起身,還是繼續這場好夢,而換得將來更大的悵然?於是,我決定生命要在這裡轉彎──進入出家的桃花源。

  在這桃花源裡,發現生命是「愈細密,愈廣大;愈謹確,愈高明」。透過修行,覺性常現,心念愈細密了,觀照力朗朗深邃,慈悲心源源宣流,能夠涵納的世界就愈寬廣;對自己的生命愈謹慎負責,愈是發現自己生命的價值。而在眾生和自己交會的時空中,更能提起尊重、護念的願心,在佛法的慈光裡,愈加肯定一切眾生的價值。眾生,除了人類,還有無垠的蜎飛蠕動;價值,不單指這一生,而是生命長流中無限的光明與希望。所以佛陀告訴我們: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、皆當成佛。這平等一味的氣勢,令人驚喜踴躍!

  修行路上,就是秉持著這股「不信人間耳盡聾」的積極態度,相信自性的功德妙明、相信一切眾生佛性常住,跟隨著 導師,步向高樓撞鐘擊鼓,讓它重叩重鳴,願聲聲無盡、聲聲遠傳。即使眾生心為煩惱所遮蔽,於昏睡中無法得聞破曉晨鐘,但也許就在下一秒,將有一個眾生聽見鐘聲,從悠悠長夢中甦醒。一但醒來,立刻就遠離夢境,不復繫縛。

 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──我將本著這一念平等的慈悲心,決定好好修行,也決定不放棄任何一個眾生。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,我願無盡!

 
  
  
  
立願轉困境
 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/普賢精舍禪修班學員 鄭明輝(傳提)

  正值壯年的我,辭去做了十五年的工作,在職場上轉換跑道,準備於人生中再次衝刺。可是在轉職期間,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工作,想到未來的日子,對家人妻小的承諾及責任……終日忐忑不安,心無依靠,生命頓時陷入黑暗,真是痛苦至極。

  也許是宿世善緣,我和同修平常都在精舍上禪修班,但僅只隨緣上課,附庸風雅而已,對三寶事關注不多。此時,便將心中掛礙請示法師,法師慈悲開了勤誦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的功課,要弟子天天誦持。心想值此關鍵時刻,非得抱抱佛腳不可,因此謹遵法師指示,不敢絲毫差池,天天懇切誦念。

  起初恭誦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時,心總掛著一個求字,好像一直呼喚著觀世音菩薩,要聽到我的誦求,要協助弟子轉困境,對於經中含意並無著墨。但因不間斷的懇切持誦,後來自然對經文加以思惟,並從中體悟。在誦經的同時,愈來愈能感受菩薩的慈悲及無邊願力,而且每次誦念,自己愈發慚愧懺悔,漸漸地,不僅放下原本有所求的心,更生起了護持三寶的堅定願力。

  由於感念菩薩的慈悲及願力,發願護持三寶,對於精舍的課程及法會活動也開始積極投入。出坡、共修,無事不與,從法師的開示中感霑法露,了解佛法的深妙,並落實於個人生活當中。而在職場中忐忑不安之心,已了無掛礙、恐懼,真是受益匪淺!

  相由心生,一點也不假。持續的護持願力,使自身利他的行為舉止自然流露於外。於公司深獲同僚信任與肯定,處處逢貴人,有如護法龍天時時來助,頓覺光明燦爛,與先前困坐愁城的昏暗無明,真是不可同日而語。願力之轉業力,真是點滴在心頭。

  不知是幾輩子累積修來的福報,能於此時有無上善緣接近中台正法道場,在生命的旅程中找到更光明、更有意義的永恆大道。內心充滿感恩,也願以此感恩的心,持續護持三寶,發願共乘觀音菩薩願力,讓佛法光明普照世間。

 
  
  
   
汲飲願力的甘露
 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/普民精舍禪修班學員 鮮美芳(傳馥)

  回顧以往,自己過得還滿順遂的,想要的都有了,能玩的一樣也沒少玩,總以為人生莫過如此了。然而歡樂過後,又會在心中自問,難道一生就如此?自己知道,時候到了,所有的一切終將放手!但將如何走、會往哪裡去?是這一生最重要的問題。於是,報名參加了精舍的禪修班,想藉禪修習佛,解開生死疑惑。

  然而,在禪修中,它不僅是觀念上的修習,還要起觀行的作用,這對習氣很重的我,真的很難對治!尤其,在六波羅蜜菩薩行中,更檢視到自己的慳貪小量、自以為是,愚不可當。但是,唯一很清楚的念頭,就是緊抓這條修行的絲線不放,因為正法難求,大善知識難遇,今生放手,又要萬劫不復!

  在發心學習的過程中,當然遇到了些許問題。家人因為我的茹素,飲食方式受到影響,雖知他們儘量遷就我,卻也發現他們眼裡的些許無奈……於是,我開始思惟,為何自己學佛之後,會讓人產生格格不入的印象?後來發現是自己心態的問題,不能接受別人,就如同自己「不能接受未學佛前的自己」一樣,那種無情又不慈悲的態度,當然與人格格不入。所以,試著調整自己,向諸佛看齊,因為眾生歡喜,諸佛歡喜!

  一向認為自己沒什麼願力,漸漸地,隨著發心參與精舍的活動,認清自心的煩惱,學著接受一切、學著不逃避,發覺自己較能不為時間、空間所困。修習佛法,如入寶山,要收穫多就要挖得勤,其中還要知道分別土跟寶:煩惱是土,調伏是寶;我執是土,隨喜是寶;是非是土,不動是寶!

  在紅塵中,只要覓得甘露靈泉,生命的荒漠就會因此展現生機。種種逆境只當是化紅蓮前的火燄,熄了就得清涼!我想,若前世未發願世世常隨大善知識,此生定然飲過泉水就揮袖而去,以少為足。所幸有福能在中台道場發心,具足種種善因緣來轉煩惱為菩提。至心感恩 老和尚!

 
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