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5
 
專題思惟









素食、靜坐與健康


  「民以食為天」,地球上生物,包括動物、植物、微生物,均需要靠不斷攝取外界的食物,作為維持生命的能量及營養來源。在所有生物種類中,又以人類所攝取的食物種類最繁雜。人類早期為了維持生命,主要吃些野果、根、莖做為攝食的主要來源,隨後慢慢演變以火烤野生動物,進一步到煮熟各類食物來滋養身體、保護身體的健康。

  自古以來人類的食物來源葷素不拘,中國人民的素食觀念,直到佛法傳到中國,由梁武帝加以倡導,佛教徒慈悲不吃眾生肉的觀念,才使出家僧眾及一些信仰佛法的在家居士,開始以素食為主;之後,一些中國全真派道教修道士也開始吃素。

  最近很多愛護動物的人士,也因為「聞其聲不忍食其肉」而紛紛改吃素食,更有很多國內外人士為了健康而吃素,近幾年素食人口的增加幅度實在驚人﹗而這些素食者的體力、健康、智商與葷食者相較,是否有所差異也是人人關切的問題。

  事實上素食者如果能夠按照年齡、體質、選擇素食並且均衡的攝取、不偏食,其體力、智商完全不受影響,所以為了不殺害其他動物,並且也有助於健康,素食是值得鼓勵的養生之道。

  要達到養生及身心健康,在飲食上選擇素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,此外適當的運動,及注意心靈的平靜,更是維護健康的重要關鍵。

  身體的健康可配合適當的運動,例如:氣功是藉由吸、吐氣及內臟與手腳身體的運動而達成全身運動,氣體血液全部充滿有氧,使氣血充足、肌肉有彈性;此外,爬山、慢跑、游泳也是能促使身體健康的良好運動方式。

  健康除了注意身體的保養,更要注意心靈的保健,身心平衡才是真正的健康。

  靜坐,在許多宗教,如印度教、佛教、道教、天主教均倡導靜慮思過,內觀直省發掘智慧,安心定神,把紛亂的胡思亂想收攝起來,冥想思考探討,以達定靜境界,於靜坐中使腦力、體力保持最佳的狀況。而佛法中的禪修靜坐更藉由種種觀行,來斷除煩惱,顯發智慧,使妄想平息,心靈得到最大的平靜。進一步轉化煩惱令智慧清明,讓人們產生由煩惱痛苦中解脫的智慧,成就賢聖的果德。在印度、英國、尼泊爾、泰國、緬甸、柬埔寨、寮國南傳佛教國家禪修靜坐是很流傳很久的修持方法,幾千年來歷久不衰。

  人們為了生活,為了生存,每天為工作、事業、家庭忙翻了天,在這樣充滿壓力緊張的生活中,要能維護身心的健康,素食、靜坐是現今工商繁忙社會中,人們最好的保健方式。

  素食者體內不會有因為食用動物而殘留的毒素,因為很多海產、家禽、豬、羊、牛體內有重金屬,動物抗生素殘留污染。並且烹飪不當,也容易再次傷害人的身體。所以素食提供了健康的攝食來源,而禪修靜坐則是不必花費高貴的器材、場地,以最經濟的方式,達到身心的寧靜、祥和及健康。

  在動輒以暴力相向的現今台灣社會,素食與靜坐,是值得大家來提倡的生活方式,心靈的改革也好,祥和的社會也好,人間的淨土也好,這是大家所企盼的。素食、靜坐正是以上的原動力,不僅對健康、活力、智能的提昇有助益,最主要的是能締造慈悲、祥和、柔美的人生。

 
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