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根門頭即下手處

修行要從六根門入,把這念心不斷地向內收。
平常六根向外攀緣、分別造作,
而今反聞聞自性,反過頭來觀察這能見能聞的到底是誰?

文/見舶法師

  

  這是出家以來的第一次禪七,因此格外珍惜。很慚愧自己雖然身在禪宗道場,可是打起坐來始終用不上功,不是腿疼,就是昏沈、妄想。佛法是需要實修實證的,每每對於老和尚所說的「這一念心要清楚明白、如如不動、處處作主」感到非常響往,也知道這是天然本具、不易不搖的,可是沒有功夫,教理與我之間仍然是有一段距離。發願要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,然而什麼是佛道?自己要憑什麼來利益眾生?也發願要無時無刻落實修行,但是怎麼樣是正確的修行?在走進禪堂前,自己給自己一個期許,希望一個禮拜的禪七能建立自己往後修行的基礎。

  平常六根很習慣攀緣六塵,而今進了禪堂,收攝身口意,才發現自己的內心是如此地紛擾不安。禪七期間有拜懺、早晚課誦、靜坐、跑香,都是幫助我們調身調心。慢慢地,這念心愈來愈寧靜、愈來愈細,過去的種子不斷地翻現,尤其是自己最執著的部分。由於無始劫來乃至於今生今世的薰染,深覺自己的愛染心很重;害怕恐懼的原因是自己的觀行始終不得力,總是有敵強我弱、使不上力的感覺。禪七期間很容易作夢,夢境又非常清楚,經常都在清醒後仍記憶猶新。初初開始心很苦,與其說是境界現前,倒不如說是被自己的虛妄念頭所蒙惑。心裡反覆地念著和尚的起七法語:「覺觀覺察照無明,說個無明仍方便,菩提無明一家人」念著、念著,忽然有所領悟,無明依真心而有,真心清淨湛然、本不動搖,而無明是虛妄境界、來來去去。如果自己只是一味地想要破無明煩惱,就如同拍擊水面的波浪,才伏了一個,又起了一個;但是如果自己能堅住在真心實相上,念頭來了始終不理它,那就是直截根源、一念到底。

  修行要從六根門入,把這念心不斷地向內收。平常六根向外攀緣、分別造作,而今反聞聞自性,反過頭來觀察這能見能聞的到底是誰?每日當中,這念覺性都在起作用;耳聽早晚課誦的梵唄聲、車馬聲、鈴聲、電話聲;眼見菜色、燈光、人群晃動;鼻嗅飯香、栴檀香、腳汗臭;舌嚐水果甜、豆腐辣、苦瓜苦;身觸暖陽、寒冬、輕風、狂風;……。常常都覺得這一舉一動,乃至於微細的一眨眼、一瞬目,都具足著不可思議的力量。它們即是「覺性」的殊勝妙用,絕對不是只有這四大假合的五蘊色身所可以辦到的。凡夫眾生也都在起「用」,可是背覺合塵,堅執五蘊為實有,起貪瞋痴、造殺盜淫;而智者聖人就不同了,他們知道這一念心體,並從體起用,因此能夠大作夢中佛事,廣度有情。

  和尚提示大眾要提得起,也要放得下,放得下的人才能真正提得起。靜坐當中要堅住正念,數息也好、隨息也好、中道實相觀也好,始終是把心靠在法門上,念頭來了知道是虛妄境界,就是不理它;日用當中,收攝身口意,「藏六如龜、防意如城」,覺察、覺照,安住在第一念「知」上,不起相續念,久而久之,這念心就會愈來愈清楚明白、愈來愈能作主。同時,教理與福德的薰修也很重要,教理給予我們正確的知見,福德給予我們增上的助緣。還有,心常懷感恩、恭敬、慈悲;口常說善法善語;身常持清淨戒法、不犯威儀,再加上願心、願力、願行,很快地,就容易與真心相應。期勉自己唯有契悟到真如實相,才是真正的如來子,堪能住持佛法、續佛慧命、饒益有情。  
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