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會轉煩惱 步步是光明


文/星一法師

  所謂「煩惱」:「煩」是擾,「惱」是亂,擾亂有情,恆處生死,名為煩惱。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邪見是根本煩惱,令身心不自在。煩惱就像心中的垃圾山,要把這些煩惱一一轉化掉,必須要確確實實地下工夫。修行,在平時就要對治心中的煩惱,運用佛法的道理,將垃圾山化除、令心回復清淨,就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光明。

  這學期擔任班級幹部,責任變多,學習的機會變多,服務大眾的機會變多,與人互動的機會變多;另一方面,聽到的意見變多,發生磨擦的機會變多,相對地自己心中的起伏也變多了。由此了解到學會轉煩惱是日常生活的功課,並藉此因緣,思考如何運用佛法的智慧來為自己解套。

  面對是是非非、善善惡惡的境界,最重要是要看好六根。日常對境時有了煩惱,馬上要回光返照,反省檢討為什麼會有煩惱?不外乎我執在作祟,例如與自己看法相違,感到不歡喜而起瞋心;總認為自己是對的、別人是錯的,起了慢心;喜歡聽讚歎的話、好聽的話,起了貪心……反觀自照的同時,也學習以佛法的角度看待他人,轉化心念:

  一、感恩對方:別人願意提醒自己不足之處,要心懷感恩;如果沒有人提醒,自己將無法有機會去改進。

  二、恭敬他人:佛法告訴我們,人人都有佛性,人人皆當成佛,只是覺與不覺的差別而已,是故對所有人都應當恭敬。

  此外,也要了知因緣果報的道理,如《達磨二入四行觀》云:「今雖無犯,是我宿殃,惡業果熟,非天非人所能見與,甘心甘受,都無冤訴」,明白此理,遇逆境時就能逢苦不憂。

  過去有一個故事:有一隻驢子掉入井中,無法得出,此時井外有人欲以沙土填平這口井,眼看這隻驢子即將身陷被活埋的困境,但牠卻懂得將投入井中的沙土,適時作為墊腳石,靜待土量積聚足夠,驢子即縱身一躍,順利脫困。故事中迎面而來的沙土,譬喻生命中的逆境、煩惱,只要心念一轉,煩惱即能化為自我突破的契機。

  《論語》曰: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」君子的心地光明磊落,小人則常憂戚不安。君子之所以能坦蕩光明、無所憂畏,是因為能時時反觀自照,不放任煩惱習氣相續遷流。修行亦復如是,經由反省、檢討、改正的落實,逐漸將煩惱化除,令心回復清淨,便能步步邁向光明的寶地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