惺惺寂寂


文/見叡法師

  眾生現前的這一念心,與諸佛菩薩的心同一體性,惺惺、寂寂。惺惺即是清楚、明白、作主;寂寂即是寂然不動。只因眾生迷妄,緣妄流轉,枉入諸趣,惺惺寂寂之心性無法彰顯;猶如夢人,迷夢不醒。

  大覺寺楹聯云:「大夢幾時醒?幸遇明師,慧炬頓驅長夜暗。」大善知識是得道的全分因緣,幸遇開山祖師弘演禪宗心法,直指人心。心性本具,人皆可頓,恢復本來面目、圓滿湛寂清淨真心,人人皆可做到,要有信心。

  如何恢復?佛祖之要,教觀而已矣。教,即言教、佛法的知見、教義;觀,即觀行。行者應攬教照心,於生活日用之中依教起行。如何起行?心性本具,寂然無為,只因妄想、執著,不能返也,經云:「不起凡夫染污心,必成寂靜菩提果。」二六時中,內照自己的起心動念;動念即知,不隨妄念,自心安住不動,即是止,即是寂;寂而又寂,歷歷分明之心,亦須時時現前,即是惺。

  惺寂二法,本是一體,都不離眾生現前這一念心。若能善用、熟用,就能理將俗反,將無始劫來攀緣逐塵、迷昧之心,返染還淨。

  曾有一位大學生,回山參加某一場大專院校學界禪七,在禪七中聽到主七大和尚不斷、不斷地開示:「這念心要清楚、明白、作主」,聽了七天,也只記得「這念心要清楚、明白、作主」。解七後,回到校園,生活並無不同。後來在參加一次的登山活動時,發生危難,慌張失措之餘,主七大和尚開示的法語「這念心要清楚、明白、作主」,乍現於心。隨即定下心神,回憶登山遇危難時應採取的步驟,帶著同伴們漸漸往高處爬,等待救援,終究化險為夷。

  清楚、明白、作主的心,即是惺惺寂寂之法。惺惺寂寂之法,能在危難時救命,更能救無始劫來、人人本具的法身慧命。唯當善用、熟用,依循大善知識的教導,於動、於靜,無有間斷地練心,如《論語》云:「學而時習之」,落實「會、熟、巧、精」,待時節因緣成熟,必能恢復本來面目。

  開山祖師開示:「每個人都有一件寶衣,我們修行,就是要將寶衣上的灰塵、污垢洗掉;污垢洗掉了,寶衣自然顯現,就能受用無窮。」寶衣就是我們本具的這一念心,這一念心時時保持惺惺寂寂,自性就能愈來愈光明。要肯定此理、發大願力;沒有困難度,只有熟悉度。只要發心,有前前,一定有後後。如是一路行去,不抵目標,絕不罷休,最終必能成為不作夢的人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