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和為貴


文/見珅法師

  現今,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越來越頻繁,當遇到和他人意見、觀點不同時,如何避免衝突,做到以和為貴?

 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,養成的個性、價值觀也不盡相同,在相處、共事的過程中,難免遇到意見不同、觀點迥異的情況,要求同存異,便要學會互相包容、理解和欣賞。反觀在日常生活中,當別人提出的意見、觀點、做法與自己不同時,自己便容易心生不快,覺得對方在為難、挑剔自己,也因此做起事來心有不悅,結果往往事倍功半,影響到大眾事,自己也感到很挫敗。嘗自問:為何總感覺每個人都在針對自己?經自我檢視,發覺是因為自己沒有和合的心,心胸狹隘,對於他人的建議,不願採納;自己的主張被否定,就覺得「我」被傷害了,是我執;他人與自己有不同意見,便心生不悅,是心中有瞋心、慢心、粗暴心;帶著負面的心念和情緒做事,不但增加了彼此間的隔閡,也使整個團體氛圍不和諧,事情當然無法圓滿完成。

  孔子曰:「君子和而不同」,意指在待人處事時,能與人和諧相處,不排斥不同的意見。對於彼此的差異,能互相理解、尊重及包容,溝通協調,以和為貴,人與人之間能和諧,便能提高團體的凝聚力,做起事來自然眾緣和合,容易成就。具體的實踐方法,可依循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所指導的「中台四箴行」──對上以敬,對下以慈,對人以和,對事以真來落實。「對人以和」,能幫助我們以和合心去除粗暴,與人為善。

  經云:「一切法無我,得成於忍」,遇不如意事,要學會忍,才能和合,修行人更要懂得放下執著,忍心不動。現在每當遇到與人意見不同時,會先沉住氣,並提醒自己不要在「我的想法」、「我的情緒」中打轉,要以大眾的利益為優先考量,放下我執、放下人我對立,用心去聽對方想要表達的重點,並接納不同的意見、想法。慢慢發覺能做到「對人以和」,建立和合共識,願意傾聽,則心量變得更廣,眼界也會更寬。

  古德云:「有因有緣事易成,有因無緣果不生。」任何一件事都必須眾緣和合才能成就, 在日常與人的互動、共事中,如果能落實「對人以和」,不互相攻擊、挑釁,以和為貴,不僅能減少衝突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越加和諧,推而廣之,能促進家庭和睦、社會祥和、國家安寧、世界和平。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」,期許自己學會配合他人,成為每件事情得以成就的善因緣;珍惜每個發心的機緣,與人廣結善緣,落實自利利他的菩薩行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