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樂之行


文/寶林禪寺住持 見舫法師


  佛法言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」,在眾緣和合的世間,無論是世間上的待人處事或出世間的菩薩行,皆須善因善緣而得成就。《華嚴經》云:「若於眾生尊重承事,則為尊重承事如來;若令眾生生歡喜者,則令一切如來歡喜。」「尊重」,是感念一切眾生於眾緣中,有恩於我;一切眾生皆有賢德之處,故以尊重、感恩之心,使自己言行謹慎、謙和,便不會因失禮冒犯而惱害眾生。「歡喜」,是以同理心慈顏平視、愛語慶慰、利樂解憂,不但能令對方心無憂惱,更因歡喜而生起善念,遠離惡念所感的苦果。

  孟子曰:「愛人者,人恆愛之;敬人者,人恆敬之。」在尊敬利樂他人的同時,自心因謙和降伏憍慢;因慈悲調伏瞋惱;因布施捨除慳貪。於善法中收攝身、口、意,對治習氣煩惱,即是利他當中完成自利的菩薩行。再者,當施者與受者皆處在歡喜善念的清淨法界,便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周遭的人,產生正向良善的循環,令眾生心地清淨、國土清淨。

  《華嚴經》亦云:「菩提屬於眾生,若無眾生,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。」諸佛菩薩莊嚴之華果,皆因於眾生起大悲心,長養菩提成就正覺。時時刻刻心懷利他,令眾生歡喜,自心因謙和、慈悲、柔和,更轉化自心的三毒、我執。如同光芒萬丈的太陽,普照萬物,普利群生,讓自身的圓滿光明,遍延法界,無量無邊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