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之要──自省


文/星空法師

  記得曾聽過一則故事:山上有兩座寺院,甲寺的僧人常為小事吵鬧,乙寺的僧眾卻總是和樂融融。一天,甲寺住持前去請教乙寺住持和氣妙方,此時有一僧人正從外歸來,經過大殿時滑了一跤,在旁拖地的僧人趕緊將其扶起,說道:「都是我的錯,把地板弄得太濕了。」門口的僧人也跑進來,說道:「都是我的錯,我應該告訴你裡面正在拖地。」而跌倒的僧人則說:「不不不,都是我的錯,是我自己走路太不小心了。」甲寺住持目睹了這一切,會心一笑,知道了原因。遇到不如意境,能夠真心說一句「都是我的錯」,代表的是自我省察的力量,常自見己過,便能放下許多不必要的煩惱,更可以與人廣結善緣,使周遭法界祥和。

  人與人之間的紛爭,很多時候是因為無法坦誠自己的錯誤,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、別人虧欠自己,而不願低頭認錯,乃至演變成謾罵、毆打。孟子曰:「君子所以異於人者,以其存心也。君子以仁存心,以禮存心……有人於此,其待我以橫逆,則君子必自反也。」君子時時以仁、禮來省察己心,當遇到有人無理對待時,不但不怪罪他人,反而會先自我反省。曾子亦云:「吾日三省吾身」,至聖先師孔子也教導我們要「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」,自古以來,致力於道德存養的聖賢,都告訴我們反省的重要。凡事反求諸己,除了能避免許多紛爭,亦能令自己更加提升。

  致力於解脫之道的修行人,更是以反省檢討為修行之首要。學佛後,自己覺得最大的收穫,就是學會如何提升自省的能力。佛法教導我們要「覺」,就是反照自心,要能覺察到自己的過失、煩惱,坦然面對,進一步修正錯誤、對治煩惱。出家修行後,更體會到:會相應到是非,是因自心中有煩惱。在道場中,看到每位修行人都努力在檢討反省、觀照自心、與自我提升,勇於面對自己的習氣,懺悔、改進,此即行者可貴之處。

  反省檢討的能力人人都有,但有些人的反省,容易放錯目標,為了增進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之樂而檢討改進,例如:「下次要如何如何,才可以殺到更低的價錢」;或是常檢討錯對象,認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。如此不但不得解脫自在,反而更助長一己的貪瞋癡,徒增更多煩惱、執著。

  修行人的反省檢討,是向內自省,依據佛法的正知見來自我返照,例如當遇到逆境時,以因果之理自省:是過去造了惡因,今生方受此果,故應甘心甘受。覺察到煩惱是第一步,接著還須將其轉化,例如聽到他人的讚歎,心生歡喜,覺察到心起了貪著,思惟這樣的樂受是相對於受辱罵之苦受而有,虛妄不實、稍縱即逝,壞苦隨之而來;一切皆是眾緣和合,緣盡還無,何喜之有?依循著佛法之理來自審,不但能覺察到自己的煩惱,更可將顛倒想反轉過來,朝解脫之路邁進。

  反省檢討的能力是修行人所必備,即便現在自己還有許多煩惱,但覺察、覺照的能力從未失去,本具的佛性也絲毫不減,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無」,相信只要能常自省察過失,改正錯誤、照破無明煩惱,安住正念,本具的佛性光輝必能彰顯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