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省與自新


文/星忍法師

  商朝開國君主成湯的盥洗盤上刻有銘文:「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」意思是:如果能每日除去舊染的污垢,日新又新,則新新不已。一個國家因革新而充滿新氣象,同樣地,一個人也能因自省而迎來全新的一天、全新的自己、全新的人生。

  古有云:「人非聖賢,熟能無過?」面對過失,聖賢之人與凡夫的差別,在於能否真誠地反省、檢討、改過。佛教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,自幼天資聰穎奇悟,年輕時已遍學一切世間之學,曾與好友三人用隱身術進入王宮,侵犯女眷。國王大怒,令士兵向空中揮刀,同行的友伴因此喪命,僅龍樹菩薩一人得以脫身。因此事件,龍樹菩薩感悟到愛欲為眾苦之本,出宮後,捨離愛欲,出家修行,後受大龍菩薩所化,歸向大乘,致力於弘揚大乘佛法,成為一代祖師。經云:「若人有過,自解知非,改惡行善,罪自消滅。如病得汗,漸有痊損耳。」龍樹菩薩的公案讓我們知道,「聖人也有過去,囚犯也有未來」,關鍵在能否自省、自新。

  為何古人又說:「聖人過多,賢人過少,凡人無過」?因為覺照力不同。聖賢之人懂得時時反觀自照,覺察到過失,能及時改過;凡夫遇到境界便怪東怪西,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,所以認為無錯可改,也因為如此,習氣愈養愈重,執著愈來愈深,起惑造業,惡業果熟就要受報,輪迴生死。

 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曾開示:修行沒有別的,就是不斷地反省、檢討、改正,除去心中貪瞋癡這三堆垃圾,恢復心的清淨。懂得自省,才能發現心中的賊人,從而才能進一步將賊人轉化成賢人、聖人。所以,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能自省。

  遇到不如己意之事馬上起瞋心,是許多人習慣性的反射動作,然凡事有因有果,這時不妨冷靜下來思考,觀察自己種種情緒背後的心念和煩惱的根源──過於堅持自己的想法,其實也是對自己意見的執著;覺得他人的想法不如自己,是慢心……若能在面對逆境時,不怨天尤人,學習將過錯宛轉歸咎自己,會發現當停止責怪他人,停止為自己的過錯找藉口,便能將心從生滅的外境中收攝回來,才能真誠地面對自己的不圓滿,進而通過自省改過,成為全新的自己。

  日常生活中,「中台四箴行」是落實自省很好的入手處和準則,例如:反省自己對於父母、師長等長輩,是否有恭敬心?對平輩,乃至一切眾生,是否能常懷普敬、謙下?若未能做到,就要檢討反省心中是否有慢心、分別心。又如:在團體中,和大眾不能和合相處,總是看他人的缺點、過失,容易與人產生爭執、磨擦,就要檢討反省是否自己的心不夠柔和、心量不夠大、缺乏慈悲心與包容心;對於公事私事、自己的本分事,若沒有做到認真盡責,就要檢討反省是否有虛偽心、輕忽心、苟且心。若二六時中都能以「敬、慈、和、真」這四個準則來檢視自己的身口意三業,覺察到有過失,馬上檢討、反省、改正,必能成為懂得自省的賢聖之人。

  古有云:「從前種種,譬如昨日死;從後種種,譬如今日生。」時時刻刻提起覺性,反觀自照,自省自新,人生必將因自省而從黑暗走向光明,從愚迷走向覺悟,從困頓煩惱走向自在解脫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