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慈和真好修行


文/星願法師

  人生在世,一是做人、一是做事,出了家更立志要做菩薩、做佛。如何把人、把事做好,如何學習做菩薩、做佛,中台四箴行是一個很好的依循準則及入處。

  對上以敬。沙彌應學的首要威儀門即是敬大沙門。初入僧團,最先學習的是要謙恭有禮、尊重執事和戒臘,從平日的問訊、互動之禮節,到共事時的聽招呼、守規矩,都是在培植我們的恭敬心,磨去傲慢的稜角。世間人的恭敬心,多半會因對方的頭銜、能力而有增減;修道之人,敬佛、敬法、敬僧,並學習平等恭敬每個人。過去有一位精進向道的優婆夷,每日供養一位法師,並藉此機會請法師說法。一日,輪到僧團中一位名叫摩訶盧的老比丘前往應供。摩訶盧年紀大才出家,對佛法義理未有深入了解,前往應供的路上,內心不安,行步緩慢,恭敬的優婆夷見到此景,認為老比丘步履安穩,威儀庠序,內心倍加歡喜。用齋畢,優婆夷恭敬地請老比丘說法,摩訶盧憶及自身年老才出家,對佛法不甚了解,心中苦惱,於是感慨說道:「人愚無知實苦。」優婆夷以恭敬心聞之,反覆思惟此理,當下證得初果。至誠恭敬的當下,心是清淨的,如是煩惱輕,則智慧長。若能始終保持恭敬心,以恭敬心求法、聽法、聞法,必得佛法利益。

  對下以慈。慈者,愛也,指慈心愛護幼小。落實對下以慈,當學習菩薩視眾生如一子,理上知道行菩薩道應以慈悲心為本,但自己微弱的慈悲心,總在遇到境界時,因瞋火而全然放捨,直到聽聞世尊過去為六牙白象的本生故事,方懂得如何以慈心轉化瞋心──被獵師以毒箭射中的六牙白象,阻止欲報復的雌象,說道:「云何生惡心?獵師是煩惱罪,非人過也!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當滅除其煩惱罪……是故莫求其罪!」眾生因貪瞋癡煩惱覆心,作不了主而造下惡業,自省:既發願上求下化,應該慚愧自己未能自覺覺他,未能以智慧化導眾生,怎能反而對眾生起瞋心?遇到境界,過去熟悉的反應是起瞋恚心,轉念生慈是生疏的,如今,在境界中一次次練習轉念,學習菩薩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的精神,滅瞋興慈,使生處轉熟,熟處轉生。

  對人以和。師兄弟間的相處,以和合、無諍為貴。要做到此,唯有嚴以律己、舉止合度、不惱他人,復應寬以待人,忍讓、包容、寬恕,多欣賞他人的優點。人人能如此自持、自珍、自重,道場必能和合。過去的自己,自視甚高,即使犯錯,也很難向人認錯道歉。學佛後,知道這是背道而馳的我執,所以,現在學習不見他人過,只檢討反省自己,面對過失,真誠懺悔。從中體會到:只要把道場的大我放在個人的小我之前,虛妄不實的自尊,便不再是難以跨越的我執障礙。

  對事以真。真,即真心、真誠。修行人,要對自己的道業認真,對發上求下化的那念願心認真,二六時中,常保覺性不失,觸物起照,誠實面對心中的貪瞋癡,覺察、覺照、改正。現在,朝朝醒時,都會發願一天當中都要如此努力不懈,並練習能更細微地覺察、覺照一己的起心動念,將惡念轉為善念。

  中台四箴行實是佛法正知見的濃縮,修行人依之落實、檢討反省,能轉化慢心、瞋心、暴戾心、虛偽心,使本具的清淨心現前,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