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調身心


文/星敏法師

  佛法中教示學人,欲成道者,必修三事:教理、福德、禪定,此亦是中台佛教學院「三環一體」的教育理念。佛教學院的課程豐富而充實:教理課程、禪修靜坐、出坡作務,乃至梵唄、語言、書法、電腦、武術等,學僧於佛學院的一切學習,皆是在累積成就菩薩行的重要資糧。

  學習是一件很幸福的事,更是莫大的福報。然而,在這充實的課程、密集的作業、接踵而至的考試中,若不懂得觀心返照,易誤將一切認為是實有,於中生執著、煩惱。例如,自己常覺得「時間很少、不夠用」,無意間身心常處於緊繃狀態;十點安板,開始坐香,但常無法立即「萬緣放下」,心中仍有所緣慮,開始靜坐,陣陣襲來的睡意與昏沉,又使自己快招架不住。因此,如何善調身心,讓身心安穩,是自己目前修行的重要課題。

  調身,包括調飲食、調睡眠,提醒自己吃飯七八分飽,對食物不起貪心;調整作息,在該休息時就要休息,要萬緣放下。調心,反觀自照,先檢視自己的心,是否始終在計畫未來該做什麼,緣慮過去哪些事可以更圓滿?念頭是否始終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中馳騁,時時受到「時間很趕」的逼迫與驅使?是誰在趕?是誰在急?靜下心來,才發現自己時時刻刻念念遷流,作不了主。

  佛法云:「境本無,生因心有;心本無,生因境有。」心境互為相依。時間的多寡,其實是自己心念分別、揀擇所產生的感受,當心中生起很趕、很急之念,覺得「我好忙」,心已為境所轉。弘一大師云:「衝繁地,頑鈍人,拂逆時,紛雜事,此中最好養火……耐得過時,便有無限受用處。」修行,要認清目標、把心用對,在起心動念上下工夫──不想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念念安住當下、不打妄想,專心做好當下該做的事,如此才能如海綿般吸收一切甘露法水,將佛學院所教全數吸收。

  善調身心,需要高度的自律、作主能力,且要時時刻刻保持心清楚明白。調身、調心的當下,亦是修行的具體落實──覺察、覺照身心有何「苦」,反省檢討找出「集」(原因),知苦、斷集,從一次次調整中,讓身心得以安穩。  

  老子云: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。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。無為而無不為。」修行有無進步,端看內心的煩惱是否減少、定慧是否增長、心的作主力是否提高。《中庸》云: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;可離,非道也。」若只是著眼於完成作業、通過考試,乃至背經超進度等表相目標的達成,卻未能觀照心念,未能覺察與減少心中的煩惱、壓力、緊張與逼迫感,於道無益。若急急忙忙地做每件事,即使是善法,也只是在修福;能以不動心、不生不滅心,修一切善,不執著一切善,才是修行。

  因此,告訴自己,要練習作主,保持覺性始終存在,別被色受想行識的幻有欺騙,知幻即離,離幻即覺。這是一條心路,發願要努力前行,廣學多聞的同時,更要善調身心,做心的主人,在因上努力調御自己的煩惱、習氣,未來方能圓滿「調御丈夫」的無上佛果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