恆生慈悲 瞋心即滅


文/星寧法師

  「瞋」,義為發怒,指對於不順己意的境界心生熱惱、憤怒。佛法稱貪、瞋、癡為三毒,瞋心屬火,人一旦起了瞋心,細胞便會產生毒素。起瞋心不但傷身,且他人見了避之唯恐不及,甚至也會對我們起瞋心,實是百害而無一利。再者,人在盛怒之下,身心不能作主,往往做出令自己後悔莫及之事。孔子曰:「一朝之忿,忘其身,以及其親,非惑與?」因為一時的憤怒,控制不了自己,犯下過錯,以至於牽連親人,這難道不是糊塗、迷惑嗎?

  佛陀教導眾生去除瞋恚的方法之一是起「慈悲心」。願使一切眾生安樂為「慈」,願拔一切眾生之苦名「悲」。當我們起了一念慈心,將忿怒轉為寬恕,願意原諒他人之過失,甚至希望他能平安快樂,心中的氣憤就消失無蹤了。俗語云:「忍一時,風平浪靜;退一步,海闊天空。」遇到不順心的事,先安忍不動,不起瞋心;再以慈悲心轉化本欲生起的瞋心,不但己心能寧靜安和,乃至於周遭的人也會因此被攝受,而見賢思齊。

  佛久遠劫前曾因瞋心的緣故墮為龍身。一日,龍的天敵大鵬金翅鳥飛來覓食,所到之處高山碎壞、泉池乾涸,龍群皆驚慌恐怖。此時,龍王將龍群護於身後,對金翅鳥說:「雖然你時常想要傷害我們,但是我對你無絲毫惡念,也無怨恨心。」大鵬金翅鳥問龍王為何不生怨恨,龍王答道:「怨恨心不能化解怨懟,唯有慈忍心才可消除怨結。」接著作了一個譬喻:「譬如在大火中投入乾柴,火勢只會倍增,以瞋心回報瞋心也是如此。」大鵬金翅鳥聽完龍王的勸說,怨恨心止息,生起善念,發願從此不再使龍族恐懼害怕。龍王應機施教,告訴龍群:「你們看見金翅鳥會恐懼害怕,其他眾生見到你們也同樣會恐懼害怕;你們愛惜自己的生命,一切眾生也是如此。應當觀察自己而了解別人的感受,故應生起大慈悲心。」

  以因果而言,種了慈悲的因,能得安樂之果;若起瞋恚,招感的必為苦果。佛過去生雖曾因瞋恚墮為龍身,但知道懺悔,在因地上努力,起大慈悲心,奉行淨戒,行自利利他的菩薩行,生生世世無有疲厭,終至圓成佛道。

  生活中要如何起慈悲心?首先要有同理心,孔子曰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自己不喜歡被怒駡,則不怒駡他人;自己不願受到傷害,也不傷害他人。再者,要修四正勤──「已生惡令永斷,未生惡令不生;已生善令增長,未生善令速生。」第三,發願時時皆起利益眾生之心,令眾生離怖畏、得歡喜,則能常生慈悲而瞋心不起。

  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世人性本清淨,萬法從自性生。思量一切惡事,即生惡行;思量一切善事,即生善行。」一切眾生皆有本具的清淨心,慈悲心是這念心本自具足的功德。「怒」字是上奴下心,心不能作主而生怒,有如被奴役了,我們要轉怒為「恕」,成為上如下心,將心比心,設身處地為人著想,以慈悲、寬宥之心待人,恆生慈悲,則瞋心自滅。

 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