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就是端正知見


文/見窺法師

  

  知見,是決定人生的方向。知見正,可轉迷為悟,人生處處都是光明;知見不正,將假的當成真,就會於汲汲營營中,起惑、造業、受苦。故古德云:「只貴汝知見,不貴汝行履。」足見知見的重要性。

  未接觸佛法前,總認為跟隨追求物質的滿足,以擁有「車子、銀子、妻子、兒子、房子」的五子登科,是自己人生努力的目標;接觸佛法後,在大善知識的開示中,赫然發現這是自我編織的妄想世界,於是展開了學佛的生涯。在精舍禪修班課程的知見薰習中,漸醒、漸覺,萌生出對佛道的嚮往,邁向了出家的菩提大道。知見的端正,翻轉了自己整個人生的走向,遠離了愚癡、顛倒,覺醒了智慧、覺性。

  為何佛法的知見可以如此翻轉人生呢?因為我們都活在「相對」的世界裏,活在是與非、美與醜、冤與親、愛與恨、對與錯……的對待假中,盲目地追求一個自己認為是對的、好的、適意的,而排斥不對的、壞的、厭惡的。因知見始終在相對中,為達目的,於是滋生出強弱的爭奪、愛恨的怨懟,衍生出殺、盜、淫、妄等社會亂象。佛法告訴我們,世間森羅萬象,都是因緣和合所生暫時存在的假有,「相對」是自心妄想的分別,其性是空、是無常、是幻化,無主宰的能力。

  佛陀曾開示過一則發人省思的公案,敘述著一對郎才女貌的年輕夫妻,於某日一時興起,欲酌酒飲歡,妻至酒窖中取酒,打開酒甕,正準備舀酒之際,卻看到甕中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與己對望,嫉妒心隨著猜忌而揚起內心憤恨不平之氣,氣沖沖至丈夫面前,指責其不忠、金屋藏嬌。納悶的丈夫,滿懷疑惑地走進酒窖欲探其究,當他掀開酒甕時,卻看到一位英俊挺拔的男子與己對望,亦如其妻的反應,嫉妒之火淹沒了情愛,指控其妻不貞。夫妻二人為此彼此相怨,爭吵不休。丈夫的一位婆羅門朋友聞訊前來排解,至酒窖一探,發現酒窖中有一位婆羅門與己對望,懷疑這對夫妻早已供養其他人,立刻拂袖而去。

  有一比丘適時經過此村莊,聽聞此事,即至酒窖探其原由,當他掀開酒甕看到一比丘與己對望,立即知曉紛爭之因,遂將夫妻二人招至面前,拾取一石頭砸向酒甕,只見酒流瀉一地,什麼影像都沒有了。這時,夫妻二人始知俊男、美女、婆羅門皆是自己投射的影子,本不存在……。

  知見的偏邪,讓自己看不到事實的真相,甚至被自己執著之火、瞋惱之火、嫉妒之火、猜疑之火,燒得暈頭轉向,於顛倒中妄生計度、分別,衍生出貪、瞋、癡等種種煩惱,如《圓覺經》云:「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,猶如迷人四方異處,妄認四大為自身相,六塵緣影為自心相。」執此妄想故有輪轉。

  在端正知見的學習中,確立了人生的正確方向,如《論語》云: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」了解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五蘊是幻有,不再為之迷惑顛倒;「車子、妻子、兒子、房子」如同因緣和合暫時存在的影子,追求物質的滿足,是欲壑深坑;識心變幻,剎那剎那生滅、遷流,是無常、是假相、是空性。識得此,漸淡化了我執,熄滅了欲求。

  端正知見的學習,讓自己走出迷惑的相對世界;緣起性空的道理,讓自己在瞬息萬變的境界中,安住了自性,在學佛的生涯中,不再迷惘、不再走錯路,更令自己的人生步步趨向光明、解脫。菩提大道的清涼,是佛道可期的目標。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