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聖的真義


文/見革法師


  

  此次印度朝聖為尋根、飲水思源,表達佛弟子知恩、感恩、報恩之心。並藉由朝禮佛陀聖蹟,深入了解佛陀的一生,體會佛陀弘法度眾的悲心願力,學習佛陀無畏的精神,作為個人修行依循的方向。

  深切體會到開山祖師成就弟子道業的用心。若能因朝禮聖地提起道念,安住道場、不退菩提,朝聖就顯得有意義。修行信心的來源可藉由經典、師承及文物,透過文物、遺趾可證明佛法是有歷史根據,確有其事。朝聖除堅定修行的信心外,更能深化修行的道心,藉由聖蹟、遺址可見佛法在印度的興衰,進而體會無常之理,發起精進辦道之心。

  這是一趟難忘的朝聖之旅。一路上見到蜂湧而至的乞丐、簡陋的房舍、混亂的交通,卻也時而可見美麗的景致、擦身而過悠閒自在的牛羊……這是不可思議的印度。朝聖第三天清晨來到恆河,因天候不佳,未能見到日出。恆河邊所見是印度教徒沐浴、祈禱、火化儀式。當導遊提到:每天清晨,很多印度教徒懷著虔誠的心,到恆河邊沐浴,相信用聖水可洗淨一生的罪業,不禁感慨大多數印度人生活在佛陀聖地、佛法的發源地,卻無法聽聞佛法,獲正知見。又想到當佛陀見到老病死苦,發願出家修行,念念的是如何解決眾生的苦,能為眾生做些什麼?反省自己的願心在哪裡?若未能深入佛法、落實修行,又如何利益眾生?願於法上用功,並內化成為修行的動力,以自利利他。

 在佛陀成道處──菩提伽耶,巧遇印度少見的颱風,風雨中赤足踩在佛陀曾經走過的土地上,內心依然無比歡喜。到了那爛陀大學,感受到的是一個絕佳的讀書環境,同時緬懷祖師大德求法不懈,弘法不倦的精神。登上七葉窟,在佛陀滅度後首次結集經典之處,團長帶領全體團員發願將佛法帶回印度,開創一個弘法緣起。在拘尸那羅──佛入涅槃地,感受到佛的法身常在,未曾離開眾生。進入藍毗尼園即感受到寧靜、祥和與法喜,及聖人出世為芸芸眾生帶來了光明與希望。從佛陀誕生,至今已三千多年,去聖日遙,今日得以親臨聖地,恭敬供養、讚歎佛恩,是自己多生累劫修來的福報,但願來生,生值佛世,見佛聞法,成道證果,廣度眾生。

  此行參訪佛陀十大聖地,大多只見殘磚瓦礫,即使物換星移、滄海桑田,不變的是朝聖的這念心。「聖」在何處?中台禪寺即是近在咫尺的聖地。所謂「佛在靈山莫遠求,靈山只在汝心頭;人人有座靈山塔,好向靈山塔下修。」事上的靈山聖地可說是中台禪寺宏偉的建築,理上的聖地,指的是當前這念心,這念心若能時時覺性現前,清楚明白、不動、作主,無論身在何處皆是朝聖。

  佛法發源於印度,生根於中國,興盛於現代,中台禪寺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帶領四眾弟子,將禪法發揚光大,弘揚於世界。若能珍惜當下修行的因緣,跟隨大善知識,安住中台道場,時時淨化三業、落實修行,則聖地就在自心中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