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


文/見湛法師


  

  釋迦牟尼佛將入滅時,阿難尊者請示世尊:「佛在世時,弟子們以佛為師;佛滅度後,當以何為師?」佛陀回答:「以戒為師。」戒是轉凡成聖的行持,要成就三乘道果,就必須落實戒法,以戒為師。

  戒者,尸羅也,又名波羅提木叉。戒具有防非止惡的作用,能令行人免於過失,遠離熱惱逼迫,身心獲得清涼。戒又有「別解脫」之意,若於一一戒中,持守不犯,便能個別解脫煩惱。

  《楞嚴經》中,優波離尊者陳述自己如何證得圓通得大自在:「我以執身,身得自在;次第執心,心得通達,然後身心一切通利。」在僧團中,優波離尊者持戒第一,為如來印可,而為眾中之綱紀,其先於身持戒不犯,離諸有漏煩惱,身得自在;更持心不犯,不起貪瞋癡,漏盡煩惱,證阿羅漢,得大自在。所以,戒是佛道的綱紀,無論修習任何法門,都必須以戒為基礎,落實戒法,方能解脫煩惱的束縛,得大自在。

  有些人認為戒是一種約束、束縛,使人不自由。如此之說,皆源於對「自由」的錯誤認知。真正的自由,不在於能「隨心所欲」滿足自身的欲望,而在於能「自覺」不為愛欲所惑,知道何者當為,何者不當為。孔子亦曾自言:「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。」所言所行皆合於法度。所以,戒是行為的準則,是保護行人的防護罩,能保護行人遠離煩惱惡因,做自己生命真正的主人。

  持戒是修行的基礎,以五戒為根本。古德云:「道在紅塵鬧市修,全憑五戒做根由。」五戒是佛法中最根本的戒法,欲成就佛道,必須以五戒為根本;受持五戒,未來就能感得人身的果報,其中又因持戒清淨的程度不同,所得果報有貧富貴賤差別。若持戒清淨,未來就能獲得大富大貴的果報。

  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之所住處。」戒如大地,能生成、住持一切世間、出世間善法功德,是一切善法住處。故持戒者,為諸佛菩薩常守護,福德、智慧具足,遠離顛倒夢想,度生死流,於一切法解脫無礙,得大自在。

  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。持戒是助道因緣,修行的根本。依戒而行,就能趨吉避凶,遠離一切災難恐怖,具足一切善緣,常為三寶加持,善神守護,所求皆能隨心滿願,是故行者應當發心持戒,只有持戒,才能得大自在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