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性的覺醒


文/見沂法師


  

  懺悔,是清淨的心念,是向善的力量,是自性的覺醒,是至誠的願行。

  古印度有一位月氏王,因戰禍頻仍、殺人盈野。一日,忽然心生怖畏,發起自覺,懺悔往昔殺人重罪,立誓改往修來,作種種布施,甚至發心持戒。大臣們對於國王前後判若兩人的作法深感疑惑,並議論紛紛:「廣修福田真的對人生有幫助嗎?」月氏王聞言,命人燒了一鍋熱水,然後在眾臣前丟入一枚戒指,問道:「有人能將戒指取出,而不死於沸水中嗎?」在眾人惶恐之際,有一位智者將冷水倒入鍋中,並撤去柴火,輕而易舉地取出了戒指。月氏王撫掌稱道:「我從前為惡多端,如同在鍋中煮水。現在覺悟了,慚愧懺悔有如熄火,廣修善法如同在鍋中注入冷水,滾水漸漸清涼,來世可免墮三塗惡道。」

  每個人都難免會有過失,知過能改並且斷惡修善,就是菩薩。佛曾開示大眾:「世界上有兩種智人,第一種是從不造惡、先知先覺的聖者;第二種是改惡向善、後知後覺的菩薩。」造了惡業能當機立斷、深明因果,至誠懺悔、誓不再造,就能回復清淨光明,與諸佛菩薩的清淨法界相應。

  《金光明經文句記》云:「懺名修來,悔名改往」,懺悔,不只是追悔己過、請求他人寬恕,更要下定決心改過,積極的修一切善法。至聖先師孔子也十分重視道德自覺,不僅時時示現反求諸己、聞過則喜的虛心態度,在培養弟子的品格方面,亦常提及自我省察的重要──「見不賢而內自省」、「內省不疚,夫何憂何懼?」、「躬自厚而薄責於人」……以成就光明磊落的道德情操。

 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常提示大眾:「修行學佛,要時時反省檢討、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,如果起了貪瞋癡,要立刻覺察、覺照。」能夠返照自心,只起善念不起惡念,就能轉化無明煩惱,當這念心清淨了,心中就是光明安樂,處處與佛同在。

  身為菩薩行者,應該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是否清淨,更進一步發願學習佛菩薩的慈悲、平等──願眾生皆能離苦得樂,故願代眾生懺悔,「眾生業盡、眾生煩惱盡、我懺乃盡。」如此念念至誠精進、知慚知愧,乃至了達一切罪福皆由心起,罪福本空,找回自性光明,就能遠離煩惱,踏上菩提大道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