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喜利他又自利


文/见舳法师


  

  当我们看见他人表现、际遇比我好时,因不耐他荣,心胸不够广大,忌妒心就会不自觉油然升起,如三国时代周瑜曾发出「既生瑜,何生亮」的感慨。至于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忌妒心,只因每个人心当中皆有我执、我慢心,才会妒贤嫉能,见人成就、修善反生嫉妒。所以修习随喜——随时、随地、随喜赞叹别人,是对治忌妒的法门。

  经云:「一毫之善,我皆随喜。」、「若有贫穷人,无财可布施;见他修施时,而生随喜心;随喜之福报,与施等无异。」由此,随顺他人的欢喜,自己也心生欢喜,或见他人所做的功德善事,自己也欢喜,好像是自己所做的一样,尽力去帮助、成就,都可以叫做随喜。经云:「菩萨舍自爱,摄一切众生为自体。一切众生行施,即菩萨行施,故菩萨起随喜心,得无量施福。」所以随喜的功德是不可限量的。

  儒家云:「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。」范仲淹也曾说:「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」因为我们不忍见他人受苦,更进一步发起自己欢喜,亦望他人欢喜;他人欢喜即是我欢喜的广大心量。《华严经》云:「菩萨若能随顺众生,则为随顺供养诸佛;若于众生尊重承事,则为尊重承事如来;若令众生生欢喜者,则令一切如来欢喜。」菩萨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,众生的苦即为自己的苦,众生的乐即是自己的乐。生起愿代众生受无量苦,令诸众生毕竟大乐的心念,正是我们所要效仿的。

  当在随喜赞叹他人时,一方面自己是肯定对方,一方面也会进而向对方学习,所以渐渐自己相对也会有所提升。如韦驮菩萨发愿在成佛之前,先发愿护持九百九十九尊佛后,才于贤劫中最后成佛。所谓「一佛出世,千佛拥护」,正是这些佛菩萨以无私的精神共同来成就他人。所以在随喜他人、成就别人当中,最后必定也能成就自己。

 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