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利他中燃起自性燈


文/見控法師


  

  《華嚴經》云:「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。因於眾生而起大悲,因於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覺。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,若根得水,枝葉、華果悉皆繁茂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,亦復如是。一切眾生而為樹根,諸佛菩薩而為華果,以大悲水饒益眾生,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。何以故?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,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。是故菩提屬於眾生,若無眾生,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。」故修行欲成就無上佛道,不能離開眾生。所謂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。」欲與眾生結善緣、法緣,當從恆思利他入手。

  如何利他?菩薩行門中有一法曰利行攝,意謂以行善利益眾生,令眾生起親愛之心;因親愛故,進而願意聽受佛法,同霑法益。而菩薩以身口意行利益眾生時,亦可消弭內心慳貪、自私的習氣;又可修福增慧,積累資糧。所以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皆由行利他的菩薩道中,圓成佛道。

  過去久遠前,有佛名弗沙,弗沙佛有二弟子,一為釋迦菩薩,常樂修利他行,另一是彌勒菩薩,則樂修自利行,二位菩薩座下,亦各有諸多弟子共同修學。一日,弗沙佛欲知二菩薩心是否純淑,便入定觀見釋迦菩薩,因樂修利他,為己之心少,為眾人之心多,故心未純淑,而諸弟子心皆已純淑;又觀彌勒菩薩因樂修自利行,故自己心地已純淑,而諸弟子心未純淑。時弗沙佛便作思惟:「一人之心,易可速化;眾人之心,難可疾治。」於是決定欲使釋迦菩薩疾得成佛,便上雪山上,坐寶窟中,入火光定,大放光明。隨後釋迦菩薩入山採藥,見弗沙佛在寶窟中威光赫奕,心喜敬信,翹一足而立,合掌向佛,一心而觀。經七日七夜,目不暫捨,作一偈以讚佛:「天上天下無如佛,十方世界亦無比,世界所有我盡見,一切無有如佛者。」以此精進,故超越九劫,於九十一劫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在彌勒菩薩之前先成佛道。

  釋迦菩薩因常行利他之行,故感得此殊勝的成道因緣;然非唯在弗沙佛世時,乃至過去劫中,亦常捨身施命以利眾生,或為鹿王捨身救同倫,或是慈力王施血濟夜叉,或作忍辱仙人以忍度惡王……如是種種,細說難盡。《法華經》云:「觀三千大千世界,乃至無有如芥子許,非是菩薩捨身命處,為眾生故,然後乃得成菩提道。」菩薩因恆思利他,念念心繫眾生,從劫至劫,於菩提道上度生無有疲厭,最終因圓果滿,成就無上佛果。

  達磨大師為印度王子時,答般若多羅尊者之問,言:於諸光中,智光最無與倫比;諸明中,心明方為真正明亮。這盞殊勝心燈,光明可鑑三千大千世界,如佛者是;亦可沒於冥冥大夜中,如眾生者是。如何讓自性心燈光耀大千?向佛學習,恆思利他,成佛之前如是,成佛之後亦復如是;始終如是,以利他願行,點亮心燈,光照大千!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