順逆一念間


文/見莊法師


  

  人生,猶如大海,時而潮起,時而潮落,跌宕起伏不定。「人生海海,免計較。」是一句發人深省的閩南語俗諺,生命旅途中,有時風平浪靜,有時波濤洶湧,浮沉於順境與逆境之間。雖然人有貧富、貴賤、智愚的差別,於無常老死的苦海中,人人平等;於因緣果報的業海裡,人人平等;只要看淡人世間的是是非非,不計較、不糾結,放下負面思維的慣性,念頭一轉,逆境變順境,危機成轉機,當下即心得自在。

  逆境,是一種磨鍊,也是一種助緣。人生所遇酸、甜、苦、辣等境界,皆可汲取當中所蘊含的養分,轉化為成長的動力和茁壯的資糧。所謂「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」,積極面對人生的挫折和生活的考驗,以苦為師,激發向學之志、修道之心、慈悲之懷和度眾之願。一念之間,命運即能峰迴路轉。

  昔日寒山大士問拾得:「世間謗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輕我、賤我、惡我、騙我,如何處治乎?」拾得回答:「只是忍他、讓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,再待幾年,你且看他。」忍一時,退一步,海闊天空。若是放不下,冤冤相報,生生世世積怨轉深,受苦的還是自己。當深信因果,練習忍下報復之心與口舌之快。

  達磨祖師所開示的〈二入四行觀〉,是一條轉凡成聖的菩提大道:「云何報冤行?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,當自念言:我往昔無數劫中,棄本從末,流浪諸有,多起冤憎,違害無限。今雖無犯,是我宿殃,惡業果熟,非天非人所能見與,甘心甘受,都無冤訴。」累世的恩恩怨怨,如何算得清誰是誰的債主?於因緣果報之理深心諦信,就能夠於困境中看得透、忍得下。難忍能忍,不是忍耐他人的輕辱譏謗,而是降伏自己的無明煩惱。心懷慈忍,是一種知見,是一種釋懷,更是一種覺悟。以慈悲化除瞋惱,以智慧照破無明,日久功深,再回頭檢視,昔日的烈烈境風,如今看來不過是清風徐徐,一切的欺辱輕賤都化為慈悲喜捨修行之增上資糧。

  順境,是一種福報,也是一種考驗。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」是孟子的至理名言。順我心、稱我意的安逸生活,如同包裹著糖衣的毒藥般,迷亂我們的心志,因此達磨祖師進一步開示「隨緣行」:「若得勝報榮譽等事,是我過去宿因所感,今方得之,緣盡還無,何喜之有?得失從緣,心無增減,喜風不動,冥順於道。」世間的功名利祿、榮華富貴猶如浮雲一般無常,因緣盡了,轉眼之間幻滅無踪。名利場中,昔日貴為座上客,今日淪為階下囚的案例,古今中外屢見不鮮。了達緣起性空的道理,就能夠在面對名利財色之時,克己復禮,約束自己的貪欲,匡正自己的習氣。

  因為無常,所以人生於順逆、禍福、安危之間隨業流轉,正如莊子所言:「安危相易,禍福相生。」生命的際遇順逆交織,苦樂參半。於逆境之中不瞋不怨,即是蛻變的契機;於順境中不迷不貪,能夠居安思危,不放逸、不懈怠,即能避免樂極生悲的苦果。

  安忍,可以逢苦不憂,遇樂不喜。有人讚歎我,有人辱罵我,聽到耳朵裡,一陣陣音波無形無相,了不可得,聲音只是聲音,無順耳、逆耳的分別,心如明鏡,不留一絲痕跡。忍至忍無可忍,以忍字心頭這把刀,斷除輪迴生死的煩惱,成就忍辱波羅蜜。貪欲息了,水不能淹;瞋火滅了,火不能燒;心毒解了,毒不能害。碧峰寶金禪師退水難,六祖惠能大師滅林火,達磨祖師化毒害,再再都是歷代祖師的慈悲示現,為我們證明修行的功德不可思議、果報不可思議。

  順逆,就在一念之間。一般人不明因果,放逸、逐利、仇富、自棄,無論順境或逆境都是障礙。修行人深信因果,知福、惜福、培福、修福,於因地中廣修福慧資糧。面對一切境界,念頭一轉,即是返回菩提自性之路。

  苦海無邊,回頭是岸。解脫生死的彼岸不在外面,而是在這一念心上。當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八風侵襲時,心動了、分別了、執著了,就是逆境、就是生死;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就是順境、就是解脫。於一切境界之中忍心不動,於起心動念處覺察、覺照、覺悟,老老實實修行,生生若能不退,佛階決定可期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