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因緣創新猷


文/見念法師


  

  《達磨二入四行觀》云:「眾生無我,並緣業所轉,苦樂齊受,皆從緣生。若得勝報榮譽等事,是我過去宿因所感,今方得之。」一切萬事萬物皆是因緣和合所生,並非意外獲得,或者從天而降。

  所謂「因」,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、所作所為。「緣」就是外緣。古德云:「法不孤起,仗境方生」,一切都是因緣果報的自然呈現。在社會上無論是做人、做事,都要因緣和合,善因善緣和合,人生就會很順利、很美好。因緣不和合,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成就。在學校讀書要因緣和合;在社會上做事,也要因緣和合;而修行更是需要因緣和合,道業才能有所成就。佛法講的因果道理是最積極的,能知因識果,就能創造因緣、運用因緣,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。

  如何創造因緣呢?佛法言: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」。以真誠、慈悲、平等、包容待人處事,隨順當下的時節因緣,把握在因上努力的原則,令他人免於焦躁不安,免於煩憂苦惱;相對地,他人也會感受到我們的從容安詳,如此就能轉化惡緣,締結善緣,營造一個和合的境界,和光同塵、和光接物;如孔子所說:「躬自厚而薄責於人,則遠怨矣!」

  戰國時代,藺相如因完璧歸趙,趙王將他升為宰相,然而,在戰場上威風凜凜的大將軍廉頗,是容不下這一口氣的,於是想盡辦法羞辱藺相如。宰相得知此事,有一天兩車交會時,宰相請家僕繞小路以讓路,家僕心中不服氣,待宰相解釋文武兩官和合是政局安定、國家富強的基本條件後,家僕更加欽佩與敬重藺相如。不久這番話傳到廉頗將軍耳中,廉頗心生慚愧,於是負荊請罪;從此兩人互為知己,共同締造了趙國的興盛富強。

  由此可知,廣大的心量不僅能化解個人恩怨,更能運用因緣度化他人。而修行除了廣結善緣,更要把握每一個修善培福的因緣,累積福德資糧,進一步以《金剛經》所云:「以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了達諸法因緣和合所生,事情成功了,也不生歡喜;失敗了,也不起煩惱。明白成功不單只靠自己的智慧能力,還需眾多的因緣和合才能成就,就能以「功德歸三寶,好事與他人,壞事自己檢討」的修行態度做人處事,利益眾生。

 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一生以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的菩薩大願,宵衣旰食,馬不停蹄,不斷地為眾生創造修行的因緣。從靈泉到中台,從中台到普台,乃至於創建中台世界博物館,運用緣起、不住緣起,只為度化眾生,成就了眾生,卻始終將功德歸之於大眾,在在處處都在教導弟子如何行菩薩道──只有覺悟之路,才是光明解脫大道。

  身為弟子的我們,除了緬懷祖德,更應該依教奉行,在道業上用功修行,廣集福慧資糧,秉持佛法不變隨緣、隨緣不變的道理,弘揚佛法,普度眾生,以報師恩、報佛恩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