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環一體契一心


文/見崢法師


  

  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若勤精進,則事無難者。」精進,為成就世間法、出世間法的重要因素。「精」有細緻、純一、光明之意;「進」有向上、引導之意。精進,簡而言之就是專精求進,有選擇、有目標地持續努力。子曰:「譬如為山,未成一簣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雖覆一簣,進,吾往也!」可知唯有不斷地朝向預期成果行動,採用正確的方法,才是獲致成功的祕訣,才能有光明的未來。

  佛法提到,比丘當行三事──修一切善法、增長福德,博學多聞,修習禪那。中台禪寺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依佛制,擬定「福德、教理、禪定」為中台行者之修行方針,從聽經聞法中端正知見,並將教理落實於生活中修福德,在出坡作務、行住坐臥間觀照起心動念,以慚愧、懺悔、反省、改正來化除煩惱習氣,並在靜坐時反觀自照,藉由修觀行照破貪染愛著,使心念漸漸澄明,定心、淨心、明心,最後達到一念不生、常寂常照之境界。

  經云:「從聞思修,入三摩地」,薰修教理、培養正見,是為首要。佛所說因果、空性、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之理,必須重慮緣真,並在日常生活中去印證,才能使信心由初信、正信不斷提升,最終達到信滿成佛。以正見為前導,行八正道,身口意三業才不致偏邪,否則會成為愈努力離道愈遠的「邪精進」。於教理中的正精進,應當多親近大善知識,聽經聞法,時時思惟佛法的道理,遠離惡法、邪執,朝向「已生善念令增長,未生善念令速生,已生惡念令滅除,未生惡念令不生」四正勤努力,即是落實教理的起點。

  《華嚴經》云:「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,因於眾生而起大悲,因於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覺。」為成佛道,需廣修六度萬行,而欲成就菩薩行,就要先發廣大願心。秉持大慈悲心在事上精進,以四弘誓願為己願,因上努力,就能成就如來之果德。修福德還要有智慧覺觀,如《金剛經》云: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才能修一切善,能所俱空,無一善可修,不落二邊,常行中道。修福德,也要以禪定之力為輔助,方能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為人處事難免有順逆之境,於順心之境不喜,逆心之境不瞋,知一切法緣起性空,了不可得。若起了煩惱,便覺察、覺照,看看自己的執著是什麼?思惟教理轉化之,則煩惱即菩提,一切境界莫不是助道因緣。於修福德過程中,以中台四箴行──敬慈和真,檢視自己的身口意三業,能時時持守定能廣結善緣,所作皆易成就。

  所有事上的努力,都屬於生滅法,最終要回歸到不生不滅的這念心──人人本具的清淨心,亦即佛性、覺性。要契悟這念心,初初開始可以於靜坐中起觀行,克服妄想煩惱。在禪堂內用功,如一人與萬人戰,對治昏沉、妄想、無聊、無記,要不斷攝心,心才能定。欲得禪定,不只在禪堂內,平日就要開始用功。持守戒律、防非止惡,收攝六根,觸物起照,才能由事入理,契悟自心。所謂「一念不生,是真精進」,於禪堂中萬緣放下、能所俱空,達到定慧等持,出了禪堂,一樣是保持這念心清楚、明白、作主,於二六時中定慧等持,日久功深,定是「修德有功,性德方顯」。

  福德、教理、禪定三環一體的精進,可迴互用功,諸佛菩薩、祖師大德,無不是最佳例證,惟覺安公老和尚一生的示現,是弟子們修行的典範。老和尚說法圓融,兼融大小乘、十宗之教理,應機施教,頓漸兼蓄;創建中台禪寺、普台國小、國中高中,以及中台世界博物館、全球一百零八家精舍,海內外弘法不輟,無不是因慈愍眾生,以大智大悲大願心,廣度一切有情離苦得樂。老和尚建設菩薩道場,日夜勤苦、生活儉約、舟車勞頓,總是把最好的給弟子,總是以眾生的需求為先,從不為己設想,即便遭遇種種困難,仍堅定、慈悲、積極地弘法利生。中台道場的建設,是老和尚的悲心願行,感召大眾共同成就,更重要的是,老和尚對四眾弟子最深切的期許,是要以外在的道場,契悟自心的道場──每個人都有的中道實相之靈台。

  《溈山警策》言:「無常老病,不與人期,朝存夕亡,剎那異世。」今生有幸能聽聞佛法,當依大善知識之指導,在福德、教理、禪定三門中精進,從中融通三環一體不可分離,如古德所言:搬柴運水都是道,「行亦禪、坐亦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」,契悟心之體、心之相、心之用,終有一日,必能了悟當前這念心,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